tft每日頭條

 > 情感

 > 中考散文閱讀訓練方法

中考散文閱讀訓練方法

情感 更新时间:2025-02-06 08:57:28

  中考散文閱讀訓練方法(中考散文閱讀把握生動形象)(1)

  考點一:把握散文中生動的人物形象

   題型1:指出人物描寫的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答題技巧:

   (1)明确人物描寫的幾種類型。人物描寫主要有肖像(外貌)描寫、語言描寫、行動(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神态描寫等。而肖像描寫和神态描寫的區别在于肖像描寫反映的是靜态,而神态描寫表現的是一種動态。

   (2)掌握幾種人物描寫的作用。肖像描寫反映一個人的大緻性格,語言描寫、動作描寫能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寫能夠揭示人物的本質特征

  答題模式:該句運用了……(描寫方法),刻畫了人物……的性格。

  題型2:根據語境,合理想像,補寫人物的心理、神态等。

   答題技巧:

  (1)找出描寫人物動作、語言的句子,據此推斷人物的心理;

  (2)根據人物的性格特點進行揣測;

  (3)結合當時的語境,進行揣測;

  (4)換位體驗,有利于把人物心理、神态寫得更為逼真

  題型3:概括或評價人物的思想性格。

   答題技巧:(1)從人物描寫的五種方法(肖像、行動、語言、心理、神态)入手。(2)從側面描寫入手。側面描寫,簡要地說,就是通過其他人物的言行,間接寫主人公。(3)從分析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關系入手。有些作品除了中心人物之外,還有其他人物。分析時我們既要抓住中心人物,又要分析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關系。(4)從典刑事例入手。典型事例往往從不同側面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點。(5)從作者的評價入手。作者對人物的評價直接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點。

  中考散文閱讀訓練方法(中考散文閱讀把握生動形象)(2)

  考點二:把握散文中生動的事物形象

  題型:概括事物的特點。

  答題技巧:(1)找出描寫事物形态、聲音、色彩、氣味等的語句,明了事物的外在特征。(2)分析描繪事物時所用的技法,如象征、聯想和想像以及常用的修辭手法,把握事物的内在神韻。

  考點三:把握作者情感

  題型:某事或某物表達了作者什麼感情?

  答題技巧:

  (1)抓帶有明顯感情色彩、心理描寫、品質特征的詞句。

  (2)抓文中的抒情和議論。

  (3)抓主要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情以及心理活動描寫,它往往體現了作者的情感傾向

  (4)抓景物描寫。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景襯情是較為常用的手法。

  (5)抓省略号、引号、問号、感歎号等标點符号的運用。标點符号有時表達着文字表達不了的含意。

  中考散文閱讀訓練方法(中考散文閱讀把握生動形象)(3)

  ●中考示例

  例1 (聊城)閱讀下文《戴套袖的孫犁先生》,回答問題。 (20分)

  ①我産生要當作家的妄想是在初中階段。為了驗證我成為作家的可能性,父親還領我拜會了《小兵張嘎》的作者徐光耀老師。記得有一次徐光耀老師對我說:“在中國作家裡你應該讀一讀孫犁。”我立即大言不慚地答曰:“孫犁的書我都讀過。”他又問:“你讀過《鐵木前傳》嗎?”我說:“我差不多可以背誦。”

  ②一九七九年,我從插隊的鄉村回到城市,在一家雜志社作小說編輯,業餘也寫小說。秋天,百花文藝出版社準備為我出版第一本小說集,我被李克明、顧傳箐二位編輯熱情請去天津面談出版的事。行前已故作家韓映山囑我帶封信給孫犁先生。

  ③一九七九年秋日的一個下午,由李克明同志陪同,終于走進了孫犁先生的“高牆大院”。這是一座早已失卻規矩和章法的大院,孫犁先生曾在文章裡多次提及,并詳細描述過它的衰敗經過。如今各種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在院裡自由地起伏着,稍顯平整的一塊地,一戶人家還種了一小片黃豆。那天黃豆剛剛收過,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稭的地裡聚精會神地撿豆子。我看到他的側面,已猜出那是誰。看見來人,他站起來,把手裡的黃豆亮給我們,微笑着說:“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幾粒不要了。我撿起來,可以給花施肥。丢了怪可惜的。”

  ④他身材很高,面容溫厚,語調洪亮,夾雜着淡淡的鄉音。說話時眼睛很少朝你直視,你卻時時能感覺到他的關注或說觀察。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褲,當他騰出手來和我握手時,我發現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接着他引我們進屋,高聲詢問我的寫作、工作情況。我很快就如釋重負。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會不苟言笑的,戴着套袖的作家給了我一種親近感。

  ⑤其後不久,我寫了一篇名叫《竈火的故事》的短篇小說,篇幅卻不短,大約一萬五千字,自己挺看重,拿給省内幾位老師看,不料有看過的長者好心勸我不要這樣寫了,說“路子”有問題。我心中偷偷地不服,又鬥膽将它寄給孫犁先生,想不到他立即在《天津日報》的《文藝》增刊上發了出來,《小說月報》也很快作了轉載。

  ⑥我再次見到孫犁先生是次年初冬。那天很冷,刮着大風。他剛裁出一沓沓粉連紙,和保姆準備糊窗縫。見我進屋,孫犁先生迎過來第一句話就說:“鐵凝,你看我是不是很見老?我這兩年老得特别快。”當時我說:“您是見老。”也許是門外的風、房間的清冷和那沓糊窗縫用的粉連紙加強了我這種印象,但我說完很後悔,我不該迎合老人去證實他的衰老感。接着我便發現,孫犁先生兩隻襖袖上,仍舊套着一副幹淨的青色套袖,看上去人就洋溢着一種幹練的活力,一種不願停下手、時刻準備工作的情緒。這樣的狀态,是不能被稱作衰老的。

  ⑦我第三次見到孫犁先生,是和幾位同行一道。那天他沒撿豆粒,也沒糊窗縫,他坐在寫字台前,桌面攤開着紙和筆,大約是在寫作。看見我們,他立刻停下工作,招呼客人就坐。我特别注意了一下他的袖子,又看見了那副套袖。記得那天他很高興,随便地和大家聊着天,并沒有摘去套袖的意思。這時我才意識到,戴套袖并不是孫犁先生的臨時“武裝”。

  ⑧多年之後,有一次我把友人贈我的幾函宣紙精印的華箋寄給孫犁先生時,收到他這樣的回信,他說:“同時收到你的來信和惠贈的華箋,我十分喜歡。”但又說:“我一向珍惜紙張,平日寫稿寫信,用紙亦極不講究。每遇好紙,筆墨就要拘束,深恐把紙糟蹋了……”如果我不曾見過習慣戴套袖的孫犁先生,或許我會猜測這是一個名作家的“矯情”,但是我見過的戴着套袖的孫犁,見過了他寫給我的所有信件,那信紙不是《天津日報》那種微黃且脆硬的稿紙就是郵局出售的明信片,信封則永遠是印有紅色“天津日報”字樣的那種。

  ⑨我相信他對紙張有着和對棉布、對衣服同樣的珍惜之情。他更加珍重的是勞動的尊嚴與德行、人生的質樸和美麗。  (摘自《從夢想出發》,原文略有改動)

  1.“我”三次見到孫犁先生時的情形如何?三次相見,他分别給了“我”什麼印象?(6分)

  【思路分析】此題考查考生把握文意和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第一問,能夠從文中找到這樣的兩句:“我第三次見到孫犁先生,是和幾位同行一道。那天他沒撿豆粒,也沒糊窗縫,他坐在寫字台前,桌面攤開着紙和筆,大約是在寫作”,它包含答案。解答第二問,需要先找出文中描寫孫犁先生動作、語言、神态的句子,然後據此分析概括即可。

  答案:第一次見孫犁,他正在撿豆粒,他給了“我”一種親切感。第二次見孫犁,他正和保姆準備糊窗縫。“我”看到了他的樸實,雖年老仍洋溢着活力與激情。第三次見孫犁他大約是在寫作。“我” 看到了他的平易近人、質樸熱情。

  2.作者借助“套袖”想要表達什麼?(2分)

  【思路分析】 此題考查細節描寫的作用。選文先後三次寫到了孫犁先生的“套袖”及給“我”的感受。解答時,把這樣的句子找出來,據此概括出答案。

  答案:借助“套袖”,表現了孫犁先生親切熱情、質樸勤儉、激情活力、熱愛勞動、尊重勞動等人格魅力。

  3.第①段作者為什麼用“妄想”“大言不慚”這兩個詞?(4分)

  答案:少時,“我”自視才高,便敢有當做家的夢想。現在看來,自覺有些狂妄,故稱“妄想”;那時,“我”自以為讀了幾篇文章,就懂了孫犁。現在憶起,真是少年輕狂,故稱“大言不慚”。

  4.第③段畫線句優美的原因是什麼?(4分)

  答案:“看見”“站起”“亮”“微笑”等動詞的運用,生動逼真地讓孫犁的質樸熱情躍然紙上;人物的語言描寫體現了口語化的風格,自然真切地讓孫犁的親切樸實呼之欲出。

  5.第⑨段畫線句的含義是什麼?(4分)

  【思路分析】此題考查句子的含意,也考查了文章的題旨。 畫線句出現在文章的結尾段,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解答此題。就是把該句所表明的作者情感和态度寫出來。

  答案:勞動是讓人尊重的行為,一個人對待勞動的态度,反映了一個人的德行。戴套袖的大作家孫犁,撿豆粒、糊窗縫、珍惜衣服和紙張,都是他尊重勞動的體現,也是他質樸美麗人生的寫照。

  6.徐光耀老師為什麼先讓“我”讀孫犁而非他的作品?并談談你的感悟。(4分)

  答案:徐光耀老師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我”從孫犁及他的作品那裡谙熟“為文先為人”之大道。其實,不僅“為文”,為任何事,亦應如此。

  中考散文閱讀訓練方法(中考散文閱讀把握生動形象)(4)

  例2 杭州)

   一棵小桃樹

  早晨起來,雨下得大了,一直下了一整天。我臨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樹兒在風雨裡哆嗦。纖纖的生靈兒,枝條已經慌亂,桃花一片一片地落了,大半陷在泥裡,在黃水裡打着旋兒。哦,我可憐的小桃樹兒!

  好多年前的秋天,我們還是孩子。奶奶從集市回來,帶給我們一人一顆桃子,她說:“都吃下去吧,這是一顆‘仙桃’,含着桃核兒做一個夢,誰夢見桃花開了,就會幸福一生呢”我們全都含了桃核爬上床去。我卻無論如何不能安睡,就爬起來,将桃核兒埋在院子角落的土裡,想讓它在那裡蓄着我的夢。

  第二年春天的一個早晨,奶奶打掃院子,突然發現角落的地方,拱出一個嫩綠兒,便叫叫道:“這是什麼呀?”我才恍然記起了是它:它競從土裡長出來了!它長得很委屈,是彎了頭.緊抱了身子的。第二天才舒開身來,瘦瘦兒的,黃黃兒的,似乎一碰,便立即會斷了去。它長得很慢,一個春天,才長上二尺來高,樣子也極委瑣。但我卻十分地高興它是我的,它是我的夢種兒長的。

  也就在這年裡,我到城裡上學去了。學習呀,奮鬥呀,一畢業就走上社會,要轟轟烈烈地幹一番我的事業了。但是,我慢慢發現我的幼稚,我的天真了,人世原來有人世的大書,我卻連第一行文字還讀不懂呢。我漸新地大了,脾性兒也一天一天地壞了,常常一個人坐着發呆,心境似乎是垂垂暮老了。這時候,真是禍不單行,奶奶也去世了。我連夜從城裡回到老家去,看着滿屋的混亂,想着奶奶往日的客顔,不覺眼淚流了下來,對着靈堂哭了一場天黑的時侯,在窗下坐着,-擡頭,卻看見我的小桃樹了:它競然還在長着,彎彎的身子,努力撐着的枝條,已經有院牆高了。弟弟說:那桃樹被豬拱折過一次,要不早就開了花了。大家曾嫌它長的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想砍掉它,奶奶卻不同意,常常護着給它澆水。看着桃樹,想起沒能再見一面的奶奶,我深深懊喪對不起我的奶奶,對不起我的小桃樹了。

  如今,它雖然長得弱小,骨朵兒也不見繁,但一在之間,花竟全開了呢。可開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兒單薄得似紙做的,沒有肉的感覺,沒有粉的感覺,像是患了重病的少女,蒼白白的臉兒,足偏苦澀澀地笑着。我每每看着它,卻發現從未有一隻蜜蜂去戀過它,一隻蝴蝶去飛過它。可憐的小桃樹兒!

  雨還在下着,花瓣兒紛紛零落去,片片付給風了,雨了!我心裡喊着我奶奶。我的小桃樹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掙紮起來,一樹的桃花,一片,一片,濕得深重,像一隻天鵝,眼睜睜地羽毛剩脫。然而,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見那樹兒的頂端,高高的一枝兒上,竟然還保留着一個欲綻的花苞,嫩黃的,嫩紅的,在風中搖着,抖着滿身的雨水,幾次要掉下來了,但它卻沒有掉下去,像風浪裡航道上的指示燈,閃着時隐時現的嫩黃的光,嫩紅的光。

  我心裡稍稍有了些安慰。啊,小桃樹啊!我該怎麼感激你,你到底還有一朵花呢,明日一早,你會開嗎?你開得是灼灼的嗎?我親愛的,件那花是會開得美的,而且會孕出一個桃兒來的,我還叫你是我的夢的精靈兒,對嗎?

  1.第1段中說:“哦,我可憐的小桃樹兒!”作者認為小桃樹的“可憐”表現在哪幾方面?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6分)

  【思路分析】此題考查考生對事物特征的把握能力。通讀全文,不難發現文章寫小桃樹可憐的段落有第一段、第三段、第四段後半部分、第五段。然後歸納這些段落的要點并合并,就能得到答案。

  答案:寫小桃樹長得很委屈,樣子很委瑣,花兒單薄等來表現它的可憐;寫小桃樹被人鄙視,孤獨寂寞來表現它的可憐;寫小桃樹遭受風雨等的摧殘來表現它的可憐。

  2.下列句子形象生動,富有表現力,請加以賞析。(4 分)(考點 理解重要句子在語境中的涵義和作用)

   ①人世原來有人世的大書,我卻連第一行文字還讀不懂呢。

  答案:将人世比作大書,自己對人世的認識比作連第一行文字還讀不懂,表現了社會的錯綜複雜,自己的幼稚天真。

  ②但它卻沒有掉下去,像風浪裡航道上的指示燈,閃着時隐時現的嫩黃的光,嫩紅的光。

  答案:将花苞比作風浪裡航道上的指示燈,閃光燈,表現了小桃樹頑強的生命力,同時也給予作者希望和信念。

  3.文章多處寫到“奶奶”,其作用是什麼? (4分)

  答案:一是突出了小桃樹與奶奶的密切關系:奶奶買來桃子才種下桃樹,奶奶打掃衛生才發現桃樹,奶奶的保護才留存桃樹。二是奶奶是作者感恩的對象,表達了作者對奶奶的感激、思念之情。

  4.作者對人生有着怎樣的深切感悟?請結合文意簡要回答。(2分)

  【思路分析】此題考查文章的主旨。首先要明确的是,本文使用了借物喻人的寫法,作者寫小桃樹其實就是在寫自己。弄清了這一點。本文的主旨就好理解了。

  答案:面對挫折和磨難,隻要不屈不撓,定能創造出美好的未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情感资讯推荐

热门情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