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晨會”十分鐘,是我校開展“兩自”管理模式以來一直堅持的德育陣地。在這可貴的十分鐘裡,學生可以“每日三省吾身”,教師可以借“片刻時間”進行習慣養成教育,如何在這十分鐘裡既能将昨日的表現優劣總結出來,又能将不足之處進行指導加以改正,同時又能體現學生的自主意識,又略帶點趣味性呢?
開學之初,我們設計了這樣的晨會流程:
1.起立宣讀誓言,值日生上台住持;2.分塊公布情況(學習,體育,生活,勞動),班長填寫OEC表;3.學生填寫“學生成長記錄”;4.班主任補充。
本晨會設計使用時間是年9月10至10月10日,使用近三周,每天都由值日生按照流程逐一進行:“班級誓言”的宣讀以鼓舞班級士氣,明确班級目标;“分塊公布情況”全面而及時地總結昨日,針對性地指導今日;學生填“成長記錄”又讓學生做了一次深刻的反思;“班主任補充”又可以将學校的工作和注意的地方相關指示傳達給每位學生。整個流程緊湊而且形式新穎,既能體現學生自我的角色,又能凸顯班幹部的管理職能。學生在每天的誓言的熏陶,幹部的監督,個人的反省,老師的補充中充實而明确地讓自己的行為習慣和思想意識得到一點一滴的進步和改進。但是随着時間的推移,當這樣的晨會流程新鮮不再,當這樣的活動目的被看淡,這“十分鐘”的教育效果勢必會大打折扣。于是出現了以下問題:
1、參與面較窄,交互性不足。這個活動流程中能用語言交流的就隻有主持人,班幹部,一個群衆個人及班主任,隻有7人有餘,參與面不足百分之二十,當然思想上參與肯定很多。試想能否有學生間的肢體交流,能否有學生間笑聲交流。這樣的晨會肯定有更多的參與者,當然會有更願意參與的學生。因此這就體現出交互性的不足,學生沒有參與到活動中來,沒有全身心地參與到思想的洗禮中來。
2、問題放幻燈,改進難落實。出現的問題肯定要及時反饋毋庸置疑,這樣能給學生一個明确的方向,學生也能很清晰地知道誰是誰非。當“有些人的桌下很髒”“某寝室未關燈”“某某組交作業不及時”……然後外加一句“班級OEC扣5分”,人性化的還加一句“請某某今後注意”,幻燈一個個放,沒有尋求解決的辦法,沒有尋求切實可行的小策略。能否來個最有效的良方解除病症呢?能否來個“主任醫師”咨詢台,看病拿藥,藥到病除呢?
3、時間不夠用,正課很緊張。“十分鐘”隻有“十分鐘”,太短方知它的可貴!每每急促的鈴聲響起,正是班主任說正事的時候,此時不說再也沒有時間說,即便是有太多的事情可能會丢三落四。再說了不說可能後果很嚴重。怎麼辦?隻有說,隻有硬着頭皮說,一說就影響了正課的時間。若遇班級出現大問題的時候就非說不可,一說就擠占了正課時間,有時候本該“含蓄,溫婉”風格的課不得不帶上激動、氣憤的色彩,調整好長時間才進入應有的角色,逐步走入正軌。
4、批鬥正當行,氛圍很凝重。事情的瑣碎,時間的不夠用,導緻每天以“問題”呈現的多,長此以往,就成了“批鬥會”“審判台”了,這樣的氛圍越發的凝重,學生越發的感到不快樂,很難愉悅地就收别人的指導和批評。
針對第一次晨會活動流程諸多不足的地方做了以下修改:
星期一主持人:班主任
流程:1.班級誓言宣讀;2.上周表現優秀者介紹(即在某些方面表現優秀者);3.上周表現不足者反思(即扣分最多的人作檢讨);4.本周班主任寄語。
星期二到星期四的主持人分别是:班長、學習委員、勞動委員、體育委員、
流程:1.值日生總結昨天情況(學習,體育,生活,勞動)2.小活動;3.班主任補充
星期五主持人:文宣委員
流程:1.值日生總結昨天情況(學習,體育,生活,勞動)2.通報一周表現最好和扣分最多的學生名單;3.班主任做一周總結。
晨會設計說明本晨會注重這樣幾個特點:
1.“生”眼看世界。即昨日值日學生對昨日的各個部門工作進行觀察,督察。并在第二天總結昨日工作,揚優呈“惡”,對班幹部工作進行評價打分,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呈現,講明道理,訴諸改正良策。
2.“百變”晨會,形式新鮮。一周有三個不一樣的晨會流程,周一由班主任統領全周,在一周之始寄予希望,表達德育方向。周二到周五由學生“微觀看世界”,體現學生主人公意識,讓老師從“惱人”中解脫出來,做一個看客,一個冷眼旁觀者,常言道“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虛為不管,實為看準問題之關鍵,找準問題之要害,發現問題之根源,然後對症下藥方可療效顯著。周六又來了一個“變”,變為一周小結時間,對當周同學的表現給個評判,打個分,讓優秀者得到弘揚,讓不足者明白不足,讓所有的學生得到正确的德育方向。這三種晨會流程既各自有特點,但又是一個有機整體。周一是明确方向起航。周二到周五是行駛在路上,周六是到達彼岸。如此有始有終的過程讓學生感受到班級如一艘航船般,需要各個舵手的共同參與。齊心協力方可直達勝利的彼岸。
3.植入“小活動”,情趣盎然。這個環節的設計專門為學生不愛表現自己的班級現狀量身定制的。活動内容可以為成語接龍、好人好事新風尚、小知識小常識分享、學習經驗同享,美文共賞等,組織的形式可以以小組為單位上台來組織來表演。主持者又可以給每個小組打分,一周評出“組織獎”一個等等。
4.回音壁,擲地有聲。流程中有一周“表現最好的學生”和“表現不足的學生”在周一做思想彙報。這個過程讓表現好的做經驗介紹,讓表現不足需要改進的做深刻的思想反思,這個過程既能表揚優秀者,又能懲治不合格者;既能知道學生不足的地方,又能讓其他學生以昭炯戒。回音壁,聲聲入耳,擲地有音。
以上兩種晨會流程各自表現出不同特點和優勢,第一種晨會流程也許由于實施人的問題,也許有班主任的做事風格的影響,也許有不同的班級特點的束縛,導緻收到的效果可能因人而異,不盡相同。第二種晨會流程也許适合我班,不一定适合他班,在這裡表明一個觀點就是,不是哪種流程不好,而是哪種晨會更适合我們班級?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這需要我們根據本班的特點精心設計,巧妙打量,關注落實,适當修改。方可在我們精心維護的“大船”上作出最正确的部署,駛向最美妙的成功之岸,品嘗到收獲的喜悅。
所以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