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講的戴複古,不是什麼名将大臣,不過在文學界卻有一定名氣,其出生于天台黃岩,也就是如今的浙江台州,是南宋著名江湖詩派詩人。
戴複古的家庭條件不算好,其父是個窮書生,名為戴敏才。戴敏才對詩詞極其癡迷,年輕時便考上生員,以他的年紀,怎麼說都能中個舉人,得個官身便能過上富裕的生活,但他卻不以為忤,把所有時間都用在研究詩詞上。
最離譜的是,臨死前還惦記着詩詞,對着探望的親友說:“吾時日無多,可惜犬子年幼,一生所學怕是無人可繼矣!”
而戴複古就是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的,因此也有其父的毛病,酷愛詩詞之道,并繼承了其父的風格,在東南詩壇上頗有聲譽,更是當地年輕一代中江湖詩派領袖。
雖然戴複古一身才華,卻不肯作舉子業,一生都是布衣。之所以如此除了父親的影響外,也有當時的世道原因,戴複古生于南宋孝宗時期,當時朝政腐敗,統治階級沉迷于紙醉金迷中,就連辛棄疾、陸遊等名人都被閑置,想要入朝為官并不容易。
就算能夠考中進士,并入朝為官,以戴複古的性格,在如此腐敗的官場環境,估計也融入不進去,也許正因為明白這一點,所以他一生都在遊戲人間,研究詩詞等文學。
因此戴複古年輕時,特别放蕩不羁,也因此犯過錯誤。據說,戴複古在遊學期間,有一次經過江右——武甯,當時是春季時節,暖和的陽光和微涼的春風,非常适合上街遊玩,而他也正是因為這次出門,被餡餅砸中了。
當時,有一家富戶看上了戴複古的才華,于是想把女兒許配給他,便問他願不願意。而戴複古本因為春光燦爛的天氣,心情非常好,加上老婆送上門這種好事,也不知是說話不經大腦,還是反應遲鈍,直接答應下來。
順理成章,戴複古住到富翁家中,與其女兒拜堂成親。歲月如梭,很快就過去了三年,這段時間裡富翁對女婿一直很滿意,而其女也為戴複古的相貌和才華所着迷,可謂是皆大歡喜。
而女子也以為這樣的幸福生活,會一直延續下去,但天公不作美,某一天,戴複古便與女子說:“三年了,我也該回家了!”
女子聽得一怔,不明所以便問道:“這不是你的家嗎,回家回哪裡?”
面對妻子的問詢,戴複古隻好老實回家,說自己當時圖新鮮,便答應了這門親事,但實質上他在老家已經娶妻生子了,卻不想富戶一家都當真,于是便将錯就錯............。
女子聽到戴複古說已經娶妻,便如遭雷擊,其後的解析一句都沒聽得進去,便嚎啕大哭起來,這下子動靜有點大,富翁尋聲而來,在問詢下得知自家女婿是個騙子,便打算報官。
戴複古是年輕人,沒經曆過這陣仗當場便愣住了,同時愣住的還有富翁的女兒,她雖然傷心卻不恨戴複古,也不想他吃官司,于是拼命為他求情。
女子暫時安撫住父親後,當天夜晚便戴複古送出家門,并把金銀首飾(嫁妝)給予戴複古作為盤纏,隻是其中夾帶着一幅畫。
戴複古逃出富戶家後,才有心思打開這幅畫,隻見其上寫着一首詩詞:
惜多才,憐薄命,無計可留汝。 揉碎花箋,忍寫斷腸句。
道旁楊柳依依,千絲萬縷,抵不住,一分愁緒。
如何訴。便教緣盡今生,此身已輕許。
捉月盟言,不是夢中語。
後回君若重來,不相忘處,把杯酒,澆奴墳土。
詩中句句都是自憐哀怨,隻是将戴複古的感情傾注詩詞而已,說明了此時女子對戴複古,依舊隻有愛沒有恨,也許這就是女人。
戴複古看過後卻沒當回事,回到老家便過起了自己的生活,一轉眼十年過去,妻子已經過世,孩子已經長大成人,感覺這樣的生活沒有期盼,回顧半生,想起了那個深情的女子。
戴複古因為這突然的想念,于是重回武甯,想再見見她,隻是造化弄人,經過打聽,戴複古得知此女于十年前已經自盡了,這才明白此女愛的有多深,自己犯的錯有多大,并想起了此女詩中最後一句:如果你再次回來,沒有忘記我,希望能在我墳前敬一杯酒!
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愛而不得,得而未惜,舍而未忘。
而他們夫妻兩都占了其一,讓喜劇變成悲劇。因對亡妻的懷念與歉疚,戴複古寫下《木蘭花慢·莺啼啼不盡》一首:
莺啼啼不盡,任燕語,語難通。
這一點閑愁,十年不斷,惱亂春風。
重來故人不見,但依然,楊柳小樓東。
記得同題粉壁,而今壁破無蹤。
蘭臯新漲綠溶溶。流恨落花紅。
念着破春衫,當時送别,燈下裁縫。
相思謾然自苦,算雲煙,過眼總成空。
落日楚天無際,憑欄目送飛鴻。
此事記載于《南村辍耕錄》中,并說明了戴複古因悔恨,終身都沒有再娶,至此歸隐山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