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老北京,有這麼一規矩,請人吃飯,三天是請,兩天為叫,當天這算‘提溜’一定得是提前三天打招呼,這是規矩,壞了這規矩就得讓人笑話,如今雖然大夥兒沒過去那麼講究了,但北京人還都守着這一規矩,說起吃飯,老北京講究至極
有句老話叫‘以食就口’不能‘以口就食’說白了就是拿起筷子夾菜,往嘴裡送,您不能先張着嘴跟那等着,這一看就是典型的下作,更不能直接在鍋裡吃飯,飯得盛到碗裡邊兒,吃飯的時候更不能說話,如今親朋好友坐一塊兒,吃個飯聊個天兒很正常
但老北京那會兒,都講究吃不言,睡不語,尤其是在大戶人家,老家兒都坐好了,等吃飯的時候,特别忌諱扯閑篇兒,瞎搭茬兒,尤其是孩子,吃飯就是吃飯,不能胡鬧,沒完沒了的叨叨,趕上講究點的老北京人,當時就得翻臉,吃飯不懂規矩,拿起筷子就得給他兩下
睡覺的時候不能扯閑白兒,該睡覺就踏踏實實睡,甭躺那兒跟碎嘴子似的,您如果細品的話,老北京的這些個規矩都有一定的道理,您就琢磨吧,睡覺前聊天,給您講個笑話,樂一會兒也就睡着了,這要是給您講聊齋的話,您還能睡得着嗎?
老北京人講究養‘精神兒’哪怕睡不着,您也得閉上眼睛,嚴格來說,閉上眼其實就是一種休息,白天的時候您睜一天的眼,睜眼其實是最傷‘精神兒’的,睡不着不要緊,閉上眼也能解乏,要不怎麼說‘閉目養神’呢
還有就是吃飯的時候,不要随便換座兒,坐哪兒就一直坐哪兒,甭端着碗,滿屋亂竄,因為隻有胡同裡的叫花子才是要了一家兒又一家兒,可勁兒換地兒,來回這麼倒騰,顯得您這個人很沒品,地道的北京家庭都不允許孩子這樣
另外請吃飯的座兒也有不少講究,到了飯店進了包間兒,分别有正座兒,也叫主座兒,這一桌兒人,有身份的人,年紀大的,輩分高的都得坐在主座兒,有的飯店格局不一樣,所以主座兒也有很大的不同,按老北京規矩來說,哪個位置,面沖着門兒哪個位置才是真正的主座兒
背靠着牆,面沖着門兒,家庭聚會的話,都是老北京人坐在主座兒,其他城市就沒這麼講究了,他們幾乎都是把請客花錢的人安排到主座兒上,說起來可笑至極,細說的話,老北京吃飯的規矩真的大了去了
可能現在的小年輕兒都不知道,過去老北京人去飯館吃飯,想要醋的話,不能張口就來,您受累,我想吃醋了,幫我拿一醋瓶兒,不能說吃醋,此話一出,服務員立馬就怼您一句,吃醋回家跟媳婦兒掰扯去,甭在這兒散德行,好說不好聽,得說‘要點忌諱’
服務員端過來也得說‘您的忌諱來了’不能端着醋瓶兒就跑進來,直呼哪位先生吃醋?這怎麼聽都不像話,當然了,我說的是老北京那會兒的講究,現如今沒這說法了,而且桌桌兒都有一醋瓶兒,除此之外,早年間的北京城,雞蛋不能直接叫雞蛋
忌諱多,尤其是清朝末年,那會兒宦官多,最忌諱雞蛋這倆詞兒,懂得北京人都懂,用現在的眼光來看,這都不叫事兒,再說說開頭那句老北京話,為什麼非要提前三天呢?這其中涵蓋了關系遠近的問題,越尊重的人,越得提前打招呼,兩天就是平輩兒人了
給哥們兒閨蜜打一打電話,明兒嘛去?沒事兒咱出去搓一頓,當天現提溜兒,肯定是沒想起他來,或者說當初壓根兒就不想請他,您要是請老北京人吃飯的話,最忌諱的就是當天現叫
還有就是應食當令,什麼時候吃什麼東西,都有一定之規,有些吃食有了,必須趁熱吃,否則過些日子就沒有了,打小兒生活在崇文區,印象最深的就是九十年代那會兒,紅橋市場還有賣海鮮的,那時候北京人經常吃鳎目魚,醬炖也好,幹燒也罷,吃完以後,還能來碗鳎目魚的魚頭湯,倍兒香
顔色是奶白的,這吃食是天津那邊兒傳到北京的,老北京人應該都吃過,隻不過一直沒有其他吃食那麼受重視,相較而言,更多北京人喜歡吃黃花魚,帶魚,講究的主兒,在院子裡種一棵花椒樹,黃花魚下來了,揪一把花椒,跟魚一起熬,熟了以後全家人坐在一塊兒
吃完以後,再來碗打鹵面墊底兒,這是典型的老北京吃法,如今這麼吃的北京人顯然少了畢竟北京人都搬五環去了,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老北京飯桌上的這些規矩其實就是一種傳承,甭管北京城怎麼變,老輩人傳下來的這些規矩,都不應該被遺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