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中華好故事

中華好故事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29 14:33:00

  1、孔融讓梨:孔融四歲的時候,和哥哥們一起吃梨,孔融總是拿小的吃。有大人問他為什麼這麼做。他回答說:我年齡小,食量小,按道理應該拿小的。“由于孔融這麼聰明早慧,很小就懂得這樣的道理,宗族親戚們認為他是個奇才。

  2、子路負米:子路家境貧困時,自己吃的是粗陋的飯菜,而從百裡之外把米背給父母。後遂用“負米、負米百裡”等表示奉養父母或為奉養父母在外謀求祿米。

  3、鑿壁偷光: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鄰家有蠟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牆壁上鑿了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讀書。縣裡有個大戶人家不怎麼識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我希望讀遍主人家的書。”主人聽了,深為感歎,就借給匡衡書(用書資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學問家。

  4、鐵杵磨針: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一天,乘老師不在屋,悄悄溜出門去玩兒。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李白很納悶,上前問:“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麼?”老婆婆說:“我在磨針。”李白吃驚地問:“哎呀!鐵杵這麼粗大,怎樣能磨成針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說:“隻要天天磨鐵杵總能越磨越細,還怕磨不成針嗎?”聰明的李白聽後,想到自己,心中慚愧,轉身跑回了書屋。從此,他牢記“隻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奮讀書,最後成為有名的大詩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