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家庭教育中,家長的“言傳”和“身教”相比,身教的效果要大得多。父母對孩子諄諄教導,其影響力不及日常生活中的潛移默化。一個很有說服力的證據是,在心理咨詢門診,人們發現孩子的心理問題,有三分之二和父母的行為有直接聯系,孩子的成長和發展在某種程度上是父母為人處世、行為規範的折射。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孩子的行為過程有着明顯的具體形象性和不随意性。年幼的孩子缺乏知識和經驗的積累,他們首先是通過感覺,也就是直觀表象來認識外界事物。孩子的學習方式主要是模仿,他們所模仿的第一個對象就是自己的父母,所以說父母不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也是第一個榜樣。許多子女的行為舉止之所以像父母,與其說是遺傳不如說是早期模仿的結果。道德是一種價值判斷,是一種行為規範,家長的言行和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在孩子的個性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家長的思想道德素質,家長對美醜、善惡、是非的态度都會影響到孩子。如果家長為人誠懇,言行有禮貌、講文明,孩子看得見、學得到,天長日久就會起熏陶和感染的作用。如果家長對别人的态度粗暴,行為失态,缺乏教養,想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有教養的人是不大可能的。
2、家長是孩子的榜樣,孩子是家長的折射。而家庭教育又不像學校教育那麼系統和規範,家長的行為有意無意中都會影響到孩子,家長的言行不一,無論他(她)對孩子如何說教,也難使孩子心服口服,甚至還會使孩子産生逆反心理,從而對人生采取一種玩世不恭的态度。身為家長必須随時随地檢查自己的言行,用自己的行為規範教育孩子。家長要求孩子相信的道理,自己首先應該相信;家長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應該做到;家長要求孩子不做的事情,自己也不做。即使家長偶然疏忽做錯了事,也要放下家長的面子,向孩子說明自己的錯誤并改正自己的錯誤,這有利于孩子辨别是非,知錯必改和實事求是。如果說循循善誘,曉之以理是家庭教育基本方法的話,那麼身教更重于言教,正如孔子所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所以,每個家長都要注意做到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出好的榜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