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方言成語解讀

方言成語解讀

知識 更新时间:2024-11-29 00:49:52

先奉上标題中問題的答案:(1)成語“胡吹亂嗙”中,嗙讀pāng,意思是自誇、吹牛;(2)《詩經.小雅.正月》中“執我仇仇,亦不我力”,仇字同傲,意思是傲慢。詳細解說請見相關字詞條,無興趣内容請自行忽略。

接着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178課,講《說文解字》“口”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六個字同樣多個是生僻字,學習依然枯燥,請堅持。今天的六個字分别如圖:嗻。

方言成語解讀(說文解字第178課成語)1

(今天要講的六個漢字)

1、嗻。這個字有四個讀音:

(一)zhè。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标注的讀音,給的解釋是:“嗻,遮也。從口,庶聲。”形聲字,本義是搶白。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稱:“遮者,謂多言遏遮人言也。”說很多話,阻止他人說話,就是搶白。《廣韻.祃韻》中的:“嗻,多語之貌。”隻強調了多說,失去了阻止他人說話的含意。沒有了“遮”的意思。

本義之外,嗻還用作仆役對主人或貴賓的應諾聲,表示“是”的意思。我們經常在清宮劇裡聽到這個字,要注意,如果你在清宮劇裡聽到“喳”,一般是錯誤的,因為滿語發音為“喳”的詞,寫作ja,但意思是“便宜的、容易的”,跟“嗻”完全不是一個意思,也絕不能用于應答,據說,末代皇帝溥儀也就這個問題專門做過說明。

方言成語解讀(說文解字第178課成語)2

(清宮劇裡的嗻)

(二)zhē。讀這個音時,一般與“唓(chē)”同時使用,組成“唓嗻”這個詞,形容厲害,很。比如《西廂記》第四本第四折:“自别離以後,到西日初斜,愁得來陡峻,瘦得來唓嗻。”在這個意義下,兩個字都指傳說中守廟門的鬼,東邊門的稱“唓”,西邊門的稱“嗻”。

(三)zhù。語不切要。出自《集韻.禦韻》:“嗻,語不要也。”怎麼說也說不到關鍵,就叫嗻。

(四)zhe。語氣詞,用于句末,相當于“者”。比如湯顯祖《牡丹亭.旁疑》:“陳老兒去了,小姑姑好嗻。”

嗻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方言成語解讀(說文解字第178課成語)3

(嗻字的小篆寫法)

2、唊。這個字有兩個讀音:

(一)jiá。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标注的讀音,給的解釋是:“唊,妄語也。從口夾聲。”形聲字,本義是妄語。

本義之外,唊還指說話啰嗦。《廣韻.怗韻》有:“唊,唊唊,多言也。”這實際是疊詞構成的引申義,廢話不就是多話。

兩個用法在典籍中均找不到例子,隻能暫時空缺。

(二)qiǎn。讀此音時,有兩個意思:(1)猴子用頰囊藏食物。《集韻.琰韻》:“唊,猴頰藏食曰唊。”(2)老蠶胸部下邊兩旁的絲腺。《天工開物.乃服.老足》有記載:“(蠶)老足者,喉下兩唊通明。”

唊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方言成語解讀(說文解字第178課成語)4

(唊字的小篆寫法)

3、嗑。這個字有三個讀音:

(一)kè。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标注的讀音,給的解釋是:“嗑,多言也。從口,盍聲。”形聲字,本義是話多,說話。《集韻.盇韻》稱:“嗑,嗑嗑,語也。”《孔叢子.儒服》:“昔有遺諺:‘堯舜千鐘,孔子百觚。子路嗑嗑,尚飲十榼。’”這裡鐘、觚(gū)、榼(kē)都是古代酒器。子路:孔子的弟子。嗑嗑(kē):多言的樣子。大意是:過去有留下來的諺語:堯舜能飲千鐘酒,孔子能飲一百觚,連多言多語的子路也能一飲十榼。這其實是說古代聖賢都善飲酒,是平原君的勸酒詞。平原君據孔子時代不遠,由此可見,孔聖人的酒量不小。

方言成語解讀(說文解字第178課成語)5

(孔子像)

用作說話,就是我們平常口語裡經常說的唠嗑。比如周立波《暴風驟寸雨》第二部四:“他當令,盡找三老四少,能說會唠的那幫人,他們說了算。有幾句嗑的,都能上農會。”能說上幾句話的,就可以進農會。

本義之外,嗑還有其他用法:(1)用牙齒對咬有殼物或硬物。比如嗑瓜子。老舍《駱駝祥子》十六:“回到家中,虎妞正在屋裡嗑瓜子兒解悶呢。”

方言成語解讀(說文解字第178課成語)6

(《武林外傳》郭芙蓉嗑瓜子)

(2)用同“磕”。磕頭。(3)用同“瞌”。瞌睡。這兩個不再舉例。

(二)hé。有在個用法:(1)合;閉。《易.噬嗑》:“噬嗑,亨,利用獄。”王弼注稱:“嗑,合也。”雷電相合是噬嗑卦其卦辭是:亨通。利于決斷訟獄。又比如《抱樸子.外篇.守塉》“口張而不能嗑,首俛而不能仰。”同樣是“合”的意思。

(2)用同“盍”。何,為何。比如《三國志平話》卷中:張飛怒曰:“正好厮殺,嗑早敗?”張飛好戰,所以,他覺得正是厮殺的機會。為什麼要退兵呢?

方言成語解讀(說文解字第178課成語)7

(《三國演義》中的張飛)

(3)用同“喝(hē)”。吸食液體,流汁。比如《儒林外史》第三回:“叫我一家老小嗑西北風!”郭沫若《棠棣之花》第二幕:“聶先生,你再請嗑點酒吧。”

(三)xiá。笑聲。《集韻.狎韻》有:“嗑,嗑然,笑聲。”比如《莊子.天地》:“大聲不入于裡耳,《折楊》《皇荂》,則嗑然而笑。”陸德明釋文稱:“嗑,笑聲也。”這句話的意思是:典雅的古樂,鄉裡人聽不入耳;但是《折楊》《皇荂》之類的通俗歌曲,一聽就格格地笑出聲來。

嗑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方言成語解讀(說文解字第178課成語)8

(嗑字的小篆寫法)

4、嗙。這個字有三個讀音:

(一)bēng。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标注的讀音,給的解釋是:“嗙,歌聲。嗙喻也。從口,旁聲。司刀相如說,淮南宋蔡舞嗙喻也。”形聲字。本義指嗙喻,古舞曲名。一說即《巴俞》。《漢書.司馬相如傳上》“《巴俞》宋蔡,淮南《幹遮》,文成颠歌,族居遞奏,金鼓叠起,铿鎗闛鞈,洞心駭耳。”清代王先謙《漢書補注》引錢大昭曰:“疑‘巴俞’古作‘嗙喻’也。”各咱音樂,各種樂器交響齊鳴,聲音震耳。王先謙認為其中的《巴俞》,在古時候寫作“嗙喻”。無論如何,是一種古代的舞曲,具體舞曲如何,沒有找到詳細資料,存疑。

本義之外,又用作喝叱聲。《廣韻.庚韻》:“嗙,喝聲。”《集韻.庚韻》:“嗙,叱聲。”未見典籍實例,從略。

(二)bāng。聲。出自《集韻.宕韻》:“嗙,聲也。”

(三)pāng。這個讀音出要用于方言。自誇;吹牛。比如清代曾樸的《孽海花》第二十二回:“老實告訴你說吧,别花言巧語了,也别胡吹亂嗙了,要我上你家裡去老虎頭上抓毛,我不幹。”其中的“胡吹亂嗙”現在已經發展為成語,形容信口開河說大話,瞎吹牛。現在河南、河北、山西方言中均用這個字的這個讀音。

方言成語解讀(說文解字第178課成語)9

(在同學會上胡吹亂嗙)

嗙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方言成語解讀(說文解字第178課成語)10

(嗙字的小篆寫法)

5、噧。讀xiè。《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噧,高氣多言也。從口,蠆(chài)省聲。《春秋傳》曰:‘噧言。’”形聲字,本義是聲音高而話多。許慎所說的《春秋傳》有“噧言”一句,實際查詢,《春秋傳》并無此句。關于這一點,有兩種說法:一說即《左傳.哀公二十四年》之“躗(wèi,欺詐意)言”;另外一說是《左傳.定公四年》“啧有煩言(有分歧又争論不休)”之“煩”的假借字,總之,字的意思很清楚,聲音高而話多,好在是生僻字,實際意義不大,不必深究。

噧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方言成語解讀(說文解字第178課成語)11

(噧字的小篆寫法)

6、叴(這個字很多設備不能顯示,上面一個九,下面一個口)。讀qiú。《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叴,高氣也。從口,九聲。臨淮有叴猶縣。”形聲字,用于疊詞叴叴,本義是傲氣逼人貌。許慎提到的這個叴猶縣,西漢所置,屬臨淮郡,治所在現在江蘇泗陽縣西北鄭樓鄉古城,因此地乃古叴猶國而得名。

桂馥的《說文義證》稱“‘高氣也’者,《詩.正月》‘執我仇仇。’《傳》雲:‘仇仇,猶謷謷也。《(爾雅).釋訓》:‘仇仇、敖敖,傲也。’郭(璞)雲:‘皆傲慢賢者。馥謂此仇即叴。”桂馥這裡引用的《詩經》裡的詩,指的是《詩經.小雅.正月》的句子,原詩是:“執我仇仇,亦不我力。”大意是:邀請我來卻又态度傲慢,根本不重用我。 他解釋的“叴”,基本上就是許慎說的“高氣也。”的意思。

方言成語解讀(說文解字第178課成語)12

(傲慢的小女孩)

叴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方言成語解讀(說文解字第178課成語)13

(叴字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178,部分圖片引自網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