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駐韓美軍司令部、韓美聯合司令部及“聯合國軍”司令部2日聯合發布的《戰略摘要》稱,韓美已制定應對朝鮮導彈威脅的四大作戰原則,且美軍将長期在朝鮮半島部署尖端戰力。四原則的第一條即提到,在發生緊急情況時,美國可能将在韓國部署反導攔截、探測武器,其中就包括“薩德”戰區高空導彈防禦系統。
美在韓部署“薩德”又依計前進一步?
黎建南:助美完成跨洲際反導弧線
一直以來,“薩德”系統遭到了中俄的聯合反對,韓國國内的反對聲浪也不小,但為何美國還一意堅持要在韓部署“薩德”?對此,《海峽新幹線》台灣時事評論員黎建南指出,美國在宣布“重返亞太”的時候,就說過要把60%的軍力放在亞洲,但在國防預算、陸軍規模面臨減支、裁減的壓力下,就必須依靠一些先進的武器部署來彌補這個短闆。對美國來說,所謂的先進武器,最重要的,一是反導系統,一是反潛系統。雖說薩德系統的雷達監控隻能達到120度,監控範圍有限,但需要注意的是,美國剛在日本青森縣和京都府裝了兩座,如果能在韓國再裝一座,将打造一個從美阿拉斯加經日本、韓國到澳洲的完整反導弧線,這是對美國極為有利的。
美在韓部署“薩德”也針對中國?
黎建南:針對朝鮮是美“真實的謊言”
另據韓國某網站2日的報道,兩名資深美國防務專家指出,如果美國在朝鮮半島部署“薩德”戰區高空導彈防禦系統,那麼其就能夠探測并跟蹤3000公裡及更遠距離的洲際彈道導彈,而且“薩德”系統收集的情報能夠實時傳送至美國阿拉斯加空軍基地的預警雷達網。這意味着“薩德”系統并不隻像是五角大樓及韓國聲稱的那樣,隻是用來防禦從朝鮮發射的來襲導彈,還能夠被整合到設計用于針對中國的美國導彈防禦體系。
對于美國專家的分析,《海峽新幹線》台灣時事評論員黎建南、社科院東北亞研究中心主任樸鍵一指出,“薩德”的部署,事實上就是一個“真實的謊言”,因為朝鮮不可能發射那麼遠且高空的導彈。把“薩德”部署在韓國,就是以朝鮮為借口,實則針對中國。值得注意的是,前一段時間韓國駐華大使也換人了,并且“破天荒”第一次任命原韓國防部部長到中國來履職,而他主要的任務和目的,在我們看來,或許就是來說服中國接受美國在韓部署薩德導彈系統。
韓美同盟更加穩固強化?
賴嶽謙:欲轉移交戰權美借軍演傳遞作戰經驗
根據這份《戰略摘要》,除了提到韓美可能共同調動和部署反導系統,還提到了提升韓美聯合演習、提高韓美同盟實戰能力等多方面,對此,《海峽新幹線》台灣時事評論員賴嶽謙指出,假設一旦朝鮮半島再發生任何軍事對抗,美國一直希望美軍不再擔任出戰角色,交戰權由韓方自己承擔。所以美軍把其主力先往朝鮮半島南端擺,第二主力撤到關島,事實上就是把它的戰略縱深往後延伸、拉大。與此同時,在密集加強對于韓軍地海空實戰訓練演習,移交高技術條件下兵器使用的作戰經驗等,美國也是不遺餘力,一切都緻力于提高韓美同盟關系。
黎建南:身處中美間韓國兩難“薩德”不等于安全感
另有文章稱,随着“薩德”導彈成為中美兩國新的沖突“導火索”,預計韓國會被“夾”在兩國之間,導緻韓國在外交政策、安全以及經濟領域都面臨嚴峻挑戰。對此,《海峽新幹線》台灣時事評論員賴嶽謙、黎建南指出,中韓近些年在政治經濟合作上越走越近,但面對變化的朝鮮半島局勢,韓國時而也會有一種“民粹式”的惶恐,希望自己防衛的武器能夠多一點,并在尋求建立韓、中、美之間的三角平衡關系,來減低朝鮮對它的壓迫感。隻不過,有一個流傳在民間的口号不能忽視:“基地就是墓地。今天你是空軍基地、美軍基地,明天可能就是墓地。”武器精銳密集之處,必然也是戰時的火力焦點,對于韓國這樣一個人口密集的國家來說,應該意識到這一點并作出正确的抉擇,否則,這就是一場“拉鋸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