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模型。是指原子的構成組成以及部分的搭配和安排。原子非常小,以碳(C)原子為例,其直徑約為140pm(皮米),但通常以半徑記錄,在以毫米(mm)為單位的情況下,直徑為1.4X10^-7mm,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一些微小的電子組成的,這些電子繞着原子核的中心運動,就像太陽系的行星繞着太陽運行一樣。并且原子與宇宙任何黑色粒子相同。原子核的最新研究表明,原子核中的質子或中子可能由内外兩種平衡力構成的球型振動能量層。利用此原理可以利用不同大小的能量堆層構造出各種各樣比較穩定的原子核。詞條詳細介紹了中性原子模型、實心 帶電球模型、棗糕模型、土星模型、太陽系模型、波爾模型、有核模型以及查德威克模型。
簡介:原子中除電子外還有什麼東西,電子是怎麼待在原子裡的, 原子中什麼東西帶正電荷,正電荷是如何分布的, 帶負電的電子和帶正電的東西是怎樣相互作用的等等一大堆新問題擺在物理學家面前。根據科學實踐和當時的實驗觀測結果,物理學家發揮了他們豐富的想象力,提出了各種不同的原子模型。1901年法國物理學家佩蘭(Jean Baptiste Perrin,1870-1942)提出的結構模型,認為原子的中心是一些帶正電的粒子,外圍是一些繞轉着的電子,電子繞轉的周期對應于原子發射的光譜線頻率,最外層的電子抛出就發射陰極射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