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我說謝謝你,因為有你,溫暖了四季。謝謝你,感謝有你,世界更美麗。我要謝謝你,因為有你,愛常在心底……”近日,在北京航天中心醫院附近的一處出租屋内,3歲女孩小奕像往常一樣,先是給剛進門的爸爸一個擁抱,緊接着用一段熟悉的手語舞迎接爸爸回家。媽媽張安容說自從女兒患病之後,這一特殊的“歡迎儀式”已經成為他們父女倆的日常,同時也成了家裡最大的精神支撐。圖為小奕迎接爸爸。
張安容是山東濰坊人,她和丈夫李磊都是安分守己的老實人,平時打點零工養家糊口。張安榮在當地一家4S店打工,李磊是一名空調安裝工,一家人生活雖然不富裕但是安穩平靜。2007年兒子出生,2018年2月,他們迎來了女兒小奕,一兒一女帶來的歡聲笑語,讓張安容活得越來越有心勁,她感到了從未有過的滿足。圖為在媽媽肩膀上流淚的小奕。
2019年3月,剛滿一歲的小奕身上出現了皮疹,且伴有低燒。張安容帶孩子去了當地縣醫院檢查,發現小奕的血常規指标存在異常,醫生建議他們去大醫院給孩子做進一步檢查。圖為病床上的小奕。
張安容沒敢耽誤,和丈夫帶着孩子來到濰坊市醫院。“醫生讓做骨穿,我當時都懵了,我不知道那是什麼意思,不停地問。醫生就說孩子可能是白血病。”簡單的一句話,就把張安容打入了地獄,她完全不能相信,這麼小的孩子會得這麼重的病。
雖然拿到了診斷結果“急性髓系白血病”,但是夫妻倆還是不甘心,他們依然心存僥幸,帶着孩子一起前往天津血液研究所。在這裡,又進行了一系列的檢查,最終沒能逃出命運的魔爪,小奕的診斷結果與之前一緻。張安容夫妻拿着診斷證明蹲在醫院的走廊裡淚水橫流,悲痛欲絕。張安榮看着襁褓中的孩子,喃喃自語道:“這可怎麼辦呢?她才一歲,這麼小,什麼都不懂,這可怎麼辦呢?”圖為小奕。
接納這一事實并不容易,逼着自己面對後,張安容想要給孩子最好的治療,她和丈夫商量着帶孩子去北京。“我發誓必須要全力以赴地救孩子,就迅速趕到了北京兒童醫院。但是到了之後,排了五天都沒能住進醫院。孩子的病情不敢拖,我們又輾轉到天津血研所。”排了三天隊,小奕才終于入院。張安容在等待的這些天,心急如焚,她很害怕孩子病情惡化,來不及救她。圖為出租房裡的父子倆。
開始治療後,張安容才真正體驗到母子連心。孩子每次抽血、紮針、檢查都讓她揪心不已,孩子哭她就跟着一起哭。六個療程的化療,張安容艱難地熬了過來,她的每一天,都提心吊膽戰戰兢兢。“每天都像一場戰鬥,由不得我多想,被推着一步一步往前走。小奕是病房裡最小的患者,病情也是極為難治的類型,病房裡都是病孩子,可是他們的類型比我們的治愈率要高很多。”張安容看着其他孩子,露出羨慕的眼神。圖為小奕在玩耍。
不幸中的萬幸,小奕前期的治療走得還算順利。2019年11月,按照醫院既定的化療方案治療過後,小奕的病情得到了較好地控制。12月份,結療之後的小奕出院回家了,張安容和丈夫繃緊的心也在那一刻終于放松了。夫妻倆沒有多少醫學常識,以為孩子這次回家就算徹底治愈了。他們擁抱在一起,喜極而泣,用淚水來慶祝這來之不易的成功。然而,令夫妻倆沒想到的是,這一次好轉隻是短暫的“假象”。圖為小奕和爸爸。
生活如常,張安容開始規劃未來,如何賺錢如何還借債,撥雲見日的喜悅僅僅持續了一年。2020年12月份,小奕肚子疼發燒。“當時是半夜,我隐約就感覺不妙。但是我和老公都害怕得不敢說話,帶着孩子去醫院的路上,我們一直沉默着。”小奕在骨穿時,張安容情緒低落,她和丈夫等來了最不願意看到的消息,小奕的病情全面複發了,張安容癱坐在地上,渾身無力。圖為出租房裡的小奕。
再一次踏上赴京之路,在北京航天中心醫院,醫生建議小奕進行骨髓移植。小奕在進行了一個療程的化療之後等來移植,2021年2月9日,小奕住進了移植倉,并由爸爸作為供者進行了造血幹細胞移植手術。張安榮和女兒在倉内熬過了一個月之後終于順利出倉,術後的小奕又迎來了排異,她的肺部、皮膚、口腔等多種排異相繼而來。看着被病痛折磨的女兒,張安榮心如刀割。圖為爸爸給小奕抹藥。
龐大的花銷,張安容夫妻已經捉襟見肘了。無奈之下,丈夫應聘為騎手每天送外賣。一天的忙碌結束後回到家,小奕會用一段特殊的手語舞迎接他,然後摟着爸爸的脖子坐在爸爸的腿上,喋喋不休地說個沒完。“每天送完外賣踏進家門的那一刻,看到活潑可愛的女兒,感覺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爸爸李磊說經曆了漫長的治療,小奕一天天長大,越來越懂事乖巧了。圖為小奕和爸爸親熱。
“孩子患病至今快三年了,已經花費120萬元,移植後抗排異期較長,現在每個月的花費都在三萬左右,而後期昂貴的醫療費還是個未知數。”張安榮稱,自從女兒生病以來,她以醫院為家,失去了收入來源,而丈夫做騎手收入非常有限,但無論生活如何艱難,她都不會放棄年幼的女兒。“我們就是她的天,我們一定要把這片天撐下去。”圖為小奕。原創作品,嚴禁任何形式轉載,侵權必究!#攝影頭條##圖片故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