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女子,風輕雲淡
歡迎關注明月,這裡有最美古詩詞
…..
- 白鹿洞傳奇 -
...
提起“一寸光陰一寸金”這句詩,很多人就會立馬接上一句“寸金難買寸光陰”。
實際上,這是錯誤的。
後一句是增廣賢文,為民間泛傳。
這首詩的出處,為一代傳奇王貞白,他是唐末五代時期著名的詩人。
少年時,王貞白曾在廬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讀書,故作《白鹿洞二首》自勉,卻成為了千古經典。
王貞白的一生,頗富有傳奇色彩。
乾甯二年,即公元895年,王貞白參加科舉中進士,但由于當時有人懷疑本次科考存在舞弊行為,于是重新又考,并增加了難度。
沒想到,王貞白再次中第。
這還不算完,翰林院為了平息風波,又于内殿增加了複試,王貞白最終以甲科登第。
過五關斬六将之後,王貞白的大名在京師就無人不曉了。
但是,一心求仕的王貞白,卻在35歲的時候辭去了所有官職,趁唐昭宗赴岐山狩獵之時,憤然歸鄉,從此閑雲野鶴,并創建了“山齋書舍”,為家鄉子弟講學。
當時的唐王朝已經很腐敗,官場爾虞我詐,王貞白對此深感痛心,也不屑于争名奪利,故隐退。
所以,王貞白也是文人中的清流。
最重要的是,王貞白還有過一段出塞行軍的經曆,可謂是文武雙全,在塞外,他也留下了許多經典詩篇,比如《拟塞外征行》和《從軍行》等。
在詩壇,王貞白與鄭谷、羅隐、方幹、貫休交好,号稱“江西四大詩人”。
下面,我們就一起賞析王貞白筆下的佳作。
- 詩文賞析 -
..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出自王貞白的《白鹿洞二首 · 其一》
這首詩就是王貞白在白鹿洞讀書時所作,當時他還年少,卻能有如此的悟性和過人的自律,可見其才橫溢。
白鹿洞并非隻是一個洞穴,而是山谷間的一個坪地,在今江西省境内廬山五老峰南麓的後屏山之南,這裡青山環抱,碧樹成蔭,環境幽靜,中唐李渤曾在此讀書,養有一頭白鹿為伴,因名“白鹿洞”。
後人為了紀念王貞白,還在他的故地廣豐縣縣城西門外建了“道公祠”,墓祠雖因戰亂而一度殘敗,但人們也每每為其修葺。
多少年來,王貞白墓祠受到了後人的祭祀膜拜,成為上饒境内的一個勝迹,曆代文人墨客凡經過者必賦詩憑吊懷念。在當年王貞白講學之處,後人建立了“豐溪書院”,如今這裡已經成為上饒頗負盛名的省級重點中學。
不僅如此,當地還建設了“王貞白”文化節,讓王貞白的“光陰”文化家喻戶曉。
所以這首詩,對後人的影響的确很大。
詩文大意可解為:
因專心緻志地讀書,不知不覺已經到了暮春時節,每一寸光陰都像黃金一般珍貴,舍不得浪費;如果不是有道友來逗笑,還在深入研究周公、孔夫子的筆墨和教導。
“一寸光陰一寸金”這句詩,可謂是勵志的經典,為許多人的座右銘。千百年來,讀書人每每感到困惑時,就用此詩來激勵自己。
詩有兩首,第二首為:
一上西園避暑亭,芰荷香細午風輕。
眼前物物皆佳興,并作吟窩一味清。
這首詩為王貞白的述景之作,描寫了盛夏避暑時的情景,荷花清香,随風飄逸,人間事物,全都可愛動人,皆可入詩入畫清心銘志。
王貞白善學,他和詩僧貫休之間,還有“一字為師”的典故,為千古美談。
最重要的是,王貞白并不死讀書,他能從中悟出人生,否則就不會在壯年辭官隐居,盡享人間風月了。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在有限的生命裡,卻可以做無限的事,比如讀書。
知識的海洋是浩瀚無窮的,窮其一生也無法學盡,然而人的氣質、睿智、通透、豁達,都可以通過獵取知識而得到提升。
正所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 END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