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兒童的行為表現有哪些 怎麼判斷是不是自閉症
1、說話遲、說話少
沉默不語是自閉症孩子常有的表現,比如兩三歲還不會說話。
其實,個别患兒也可能表現為語言發育的退化,比如2——3歲以前有表達性語言,但逐漸減少,甚至完全喪失。
2、社會交往障礙
不少孩子在年幼時就表現出了自閉症的迹象。比如不喜歡與其他小朋友玩,或者與小朋友相處時容易發生沖突。
3個月大時被逗弄很少微笑,哺乳時也很少注視媽媽和旁人;
到了4——6個月,通常開始懂得分辨熟悉與陌生的階段,卻對親人比較冷淡,不會索取、回應擁抱,對父母離家、回家沒有明顯的情感應答,甚至叫名字仿佛沒聽到一樣;
7——9個月正是寶寶喜歡遊戲、互動的階段,卻對無生命的物品比對人更有興趣,無法理解鬼臉、笑容等面部表情;
将近1歲還不會運用手勢語言,不會玩裝扮遊戲;
1歲——1歲半,模仿、學習的最佳時期,卻很少模仿,不會用手指指向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将近2歲,喜歡獨自玩耍、不聽從指令,對小朋友愛玩的「假裝遊戲」沒興趣或不會玩;
到了3歲,仍然不會看人臉色,不會正确使用你、我、他等人稱代詞,不懂與他人分享興趣、體會,也很少參加過家家、躲貓貓等合作性遊戲。
3、興趣局限
局限興趣是自閉症孩子的重要表現之一,比如對廣告、天氣預報特定某一類異常感興趣,并且持續數十分鐘、幾個小時都不厭倦。臨床上就遇過對國家國旗特别感興趣的小孩,記憶深刻,還喜歡反複觀察。
4、刻闆行為
刻闆行為的最典型表現為重複某些動作。比如反複開關門,喜歡轉圈跑,喜歡轉蓋子等。
孩子得自閉症怎麼辦?
一、應持有的态度
孩予被确診為"孤獨症",對絕大多數毫無思想準備的家長來說,這無疑是晴天霹靂。這對家長、家庭都将是嚴厲的打擊和嚴峻的考驗。正因為如此,家長的責任就更加重大,家長必須拿出十二分的信心和勇氣來面對現實、面對孩子。 一、勇于接受、用心去愛 對于每個完全缺乏孤獨症知識的家長來說,孤獨症的症狀既難捉摸又不容易對付。任何家長不能因為孩子過分的奇特行為而感到失望,在感情上疏遠孩子,忽視孩子的問題和特殊需求,這樣對孩子和家長都不利。相反,隻有勇敢地接受事實,隻有用心去愛孩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病症,才能一點一點地探索解決問題的路徑。這一點十分重要。如果家長一開始就有了正确的态度對待孩子、用心去愛孩子,同時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為孩子制定合理計劃和奮鬥目标,這對孩子、父母、家庭都有好處。
二、信心、耐心、恒心缺一不可
無論您對做父母有多少思想準備,從不會想到要做一個孤獨症孩子的家長。這可能是對家長的自信和自尊的很大打擊。一開始,恐怕沒有幾個家長知道怎麼處理孩子發脾氣等情緒、行為問題,甚至覺得無法容忍,經過自己的努力逐漸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學會處理孩子的情緒、行為問題,就覺得自信心又回來了。可是,孩子常常會因為多方面的原因(有些原因是家長一時難以明白的)發生情緒、行為問題,甚至有可能在孩子成長、發展的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行為問題。這些都是對家長的考驗。這就需要家長有足夠的信心、耐心和恒心,而且缺一不可。
三、切忌過分投入
因為孩子的特殊疾病,許多家長注意孩子的特殊需求,把所有時問都用在對孩子的照管和教育上。一是過分關心和疼愛孩子,對孩子百般保護,衣食住行都包辦代替,這樣容易導緻孩子的過分依賴,而缺乏獨立性,因此一定要從生活小事着手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二是把所有時間和精力都放到孩子的教育訓練上,而完全忽略了自己和家人。這是不正确的養育孩子的方法,這不僅會使家長精疲力盡,還會對婚姻和家庭的平衡與和諧造成危機。因此,家長一定要給自己和家人适當的私人時間和空間。
四、為孩子制定合理的目标
孤獨症兒童和其他孩子一樣,生來具有體力和智力方面的能力,隻不過是孤獨症會使孩子眼下的能力發揮受到局限,至于以後他的潛力也很難預料。因此,家長既不能覺得孩子這也學不會他,那也做不到,又不能盲目高估孩子的能力,甚至脫離孩子能力的實際狀況或盲目地與别的孩子攀比,而為孩子制定出脫離孩子能力狀況的訓練計劃和今後的發展目标。一定要結合孩子的病程、目前的能力狀況、受教育程度和接受能力等實際為孩子制定合理的短期訓練目标、中期訓練目标和長期的訓練目标以及孩子今後的發展目标。這樣才更有利于孩子,也更有利于自己。
五、合理訓練
1、在指導下進行訓練
孩子的訓練應該是科學的。因此,家長一定要在專業人仕的指導下,通過規範的評估确定孩子的訓練基線和能力狀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訓練計劃并進行訓練。切不可盲目模仿他人的做法而強加給自己的孩子。
2、掌握靈活多變的訓練方式
孤獨症兒童的訓練與正常兒童的訓練有共同之處,但是,在訓練方式方面又有其特殊性,家長必須掌握靈活多變的訓練方式,才能适應孩子發展的需要。
"個别化教學"是孤獨症兒童語言訓練的最重要的特征和手段。因為每一個兒童的語言及其相關能力是不相同的。因此,在選擇訓練内容、溝通方式等方面都要根據兒童的現有語言狀況和發展潛能來制定個别化訓練計劃。
"二人互動"示範模式。所謂"二人互動"就是在語言訓練中,有兩個訓練者參與,其中一個扮演指導者,另一個扮演兒童的模仿者,以此構成"一來一往"或"一問一答"的互動溝通模式。
"一對一"教學與"開放式"教學有機結合。"一對一"教學側重"示範----模仿",讓兒童學習較為固定的内容。而"開放式"教學則是在較自然的生活、活動情景中或在其他項目的訓練活動中,大量地、緊密的結合當時的活動内容給兒童提供語言的信息,幫助兒童理解語言的意義,并為兒童使用語言提供廣泛的空間。
在偶發事件中教學。在生活(家庭、學校、社會)中,尤其是社會交往、社會适應等活動中,指導者要抓住機會促使兒童運用已有的知識、技能和展示已經的為、習慣;抓住機會,順其自然的教給兒童溝通的知識、技能,并養成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