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老師您好,知道您很忙不該打擾您,可是我實在是沒辦法了,想讓你給我支個招,我該怎麼辦?孩子放假非要玩手機,不給玩就不寫作業,也不上傳老師要求的早起學習或運動的視頻,第一天說好的每天半個小時,做的還不錯玩夠了還給我,第二天就不是他了,不到一個小時,我說明天不讓他玩了,就耍脾氣,躺床上不動也不起,也不寫作業。和我們較勁,也和他談判,寫完作業允許玩手機,他不滿足要一直拿手機。在家躺了一天,今天還躺着,老師讓傳的視頻也完不成,我真是感到自己無能,也理解不了孩子為什麼成了這個樣子。給他找了一起學習的夥伴,他不去,我是不是跟他們班主任說說,讓他班主任管他,又怕孩子給老班留下不好的印象,以後孩子更不好管了。孩子今年高二文科男孩。
回複:不用管,這是一個底線教育問題,孩子知道你的底線,我覺得就是一個小時,不寫拉倒,到時候班主任催促或者有任何處罰自己擔着,學習的持久性會被手機破壞掉,吃飯時候就招呼一聲,愛吃不吃,過兩天讓孩子爸和他談談,學習是自己的事,對自己負責。還有寒假,還有這種底線教育不能有
但是這種記憶已經形成潛意識,當大了再次看到過山車時,這種畫面再次重現,雖然未必記得為什麼害怕,記憶喪失,但是潛意識東西會再次冒出來,阻止上過山車。中國老祖宗說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也是這個道理。
現在就是如此,小時候的照顧過多,引導不當讓孩子無法對父母形成感恩,隻會處處緊逼,家長的底線一退在退,其實這也是人的本性。能湊合就絕不認真去做,能輕松去過每一天絕不會自找難受。
有這樣一句話,一哭二鬧三上吊也是一種策略,無外乎逼對方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
如果欠缺一下底線教育,孩子的欲望會越來越大,因為孩子覺得通過這種簡單哭鬧、絕食、不活着的方式,遠比自己必須努力争取才能獲得要簡單的多。這實際是父母與孩子之間一個較量問題,看誰先忍不住。
如果父母從長遠考慮,知道自己底線在哪,就該堅守,而非一時心軟,敗下陣來。孩子的快速成長中勢必會出現一問題,這也是大人常說的逆反期。底線教育的把握程度不能因父母心情好壞而不同。
對于學生來說底線起碼:一、自己事情要負責任,二作為一個學生作業要單獨完成,三、允許孩子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是絕對不能通過這種方式,四、要對家庭增加正能量,而非任意索取。
2.孩子子買鞋尋求優越感
孩子買鞋而且價格要高、要名牌,家長看法是學生,實用為主。這中間矛盾實際上涉及孩子對自己的認可程度問題。孩子在學校,校服是統一的,能夠穿出花樣的是也就是鞋子,幾百、上千都有,而且每年都會發生丢名貴鞋子事件。
優越感從哪裡來?是在與周圍人的相互比較中得來的,當學生的專注點不在學習上,而在這些吃喝、穿戴、搞對象方面确立自己的優越感,是對自己心裡自卑感的一種補救。當看到别的同學穿名牌,而自己還穿着普通運動鞋,難免不好受.況且,現在同學們之間讨論的很多話題跟鞋子有關,自己沒有鞋子,很難融入進去.其實孩子買這類鞋也是為了跟同學們有共同的話題,也不能全怪孩子買這種鞋子了.家長問孩子怎麼買貴的,孩子是不會回答真實原因的,隻能說自己喜歡或者别人都穿的好。優越感越喪失的孩子對這種渴望越激烈,如果家裡條件不夠,那些偷拿鞋子的學生可能是不允許同宿舍的人顯擺自己,也可能是自己穿,也可能自己不穿鎖在櫃子裡但是内心是滿足的。
對于這個問題,個人看法是還是買了畢竟高中了,這個習慣很難改,買也是為了下邊這個抓主要問題,但是要和孩子說明白這個道理,擺脫自卑感的正确途徑,讓孩子明白父母是了解自己,但是揣着明白裝糊塗。如果這種事情發生在小學是絕對不要買的。
小時候培養孩子興趣是很關鍵的,這樣放了寒暑假可以去參加一些興趣班,不至于無所事事。高中沒有精力和時間再去培養興趣,但是家長可以創造外出購物、遊玩、一塊學習、一起聊天的環境,而非抱着手機。這樣給孩子一種錯覺,手機很好玩,要不然大人也天天拿着玩。自卑感如果利用得當,是可以成為學生各方面提升的一種動力。
3抓主要問題
有的家長說自己孩子毛病太多,沒法管,然後會舉出一大堆自己的問題來證明自己在努力,孩子依然不聽,放佛是孩子問題。
換個說法,如果人的身體有多重病症,已經躺在醫院,那還治不治,撿着最重要的治,不要試圖吃一副藥就所有病都治好了。對孩子也是這樣,急切不得,毛病是長期養成的,糾正過來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原來不努力,隻能現在補救,很公平的一個世界。
孩子毛病再多,就抓兩個事,
一個是學習必須得做,不做那就家長陪着,和熬鷹性質差不多,不要孩子一說我自己做,你們出去,就完了,拿本書在旁邊靜靜看書,不舍得花幾天功夫來解決,那就得天天争吵。有的家長說工作忙,我就說請四天甚至五天假,這工資多少,老闆也不至于因為幾天假開除了了吧,重要的是讓孩子看到家長較真的态度。如果現在說五千塊錢解決孩子問題我估計很多家長是樂意套這個錢的,關鍵這不是錢能解決的事。
二是必須吃飯,而且等家裡人齊了才能動筷子,這是規矩。家庭有個儀式感才有歸屬感,明确規定誰做飯誰收拾桌凳,活不大,付出了才覺得有收獲,不然如何尊敬父母,一飯一食須有感恩之心。
在學校,有經驗班主任剛開始接班,都不是面面俱到,而是狠抓一兩件事像新學生表明自己的底線,比如違紀問題。一個事解決再解決另一個事,這樣通過一兩個事,學生自然明白班主任的底線,有些可做有些不可做,随着一兩個事的解決,其他的也都順勢解決。假如面面俱到管的嚴了學生會感覺壓力很大,喪失積極性,管的松了,又無法形成規矩。
軍事戰術都有,重點精準打擊,也是如此了。家長抓住了關鍵事情,對小事情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啥事都說都管孩子逆反會更嚴重,都是人,都有自己獨立思想,如果能夠達到目的,并非家長說的就一定正确。
4.吃喝問題
對孩子吃喝一定要關注,不要說孩子大了自己難道不還能餓着。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倆人見面還要問問身體如何、吃喝如何,這是講究人先講究生存吃喝。人活着都要講究存在感、優越感,有人關心心裡總是感覺高興的,這樣人與人的交流就會融洽很多。
孩子現在用躺着不吃飯來作為對家長的無聲抗拒,無非是在孩子心裡想的,我用你最關心的自己來反擊你自己,你最後必須得退縮。很多孩子出現自殺跳樓傾向,也是這樣,沒有别的可以對抗父母,隻能是用自己生命來讓父母感到後悔。
但是事情總歸要解決,完全聽孩子孩子會步步緊逼,不聽真萬一出什麼問題家長也無法承受。恰當做法就是你可以躺着,我看着你,吃飯到時候吃,喝水到時候給,起碼讓孩子會内心自我反省。如果這要制止不理,孩子由原先想玩遊戲轉變為對家長的憤恨,以後拒絕交流,這樣也是父母不想看到。
5.教育最大問題:不願意等待
父母和孩子究竟如何相處,孩子越大是一個逐漸具備獨立思考的成人過程,中間也是一個逐漸遠離家長的過程,父母在這個過程中學會逐漸放手,每個年齡段有每個年齡段的思維、行為,不要因為小時候照顧到位依然堅信孩子需要照顧(雖然很多成年人依然保持小時候的感覺),對孩子做事放手、對孩子提出的看法給予重視、對孩子逐漸變大坐好提前量。
做不到幫助孩子成長,起碼不要拒絕孩子長大,學會該獨立吃飯時候不要主動喂,學會該獨立行走的時候不要抱着,學會該自己上學的時候不要接送,學會該自己整理行李時候不要過于參與。
學會是一種經曆,人的成長不能出現斷片,不然在以後某個時間段會集中爆發。孩子出錯也好犯懶也好,隻要不是底線問題都可以溝通,隻是彼此太熟悉了,缺乏一些等待和耐心。
父母雙方的家庭教育理念不同,也會讓家庭充滿矛盾,二人先是吵不完的假,說不完的個人心酸。父母先統一觀點才好,不要都管或不管,不要一人一個看法,不然讓孩子很容易産生同盟感覺,而對事情湊合。
對于孩子問題,不論發生什麼情況,都要先控制自己情緒,可以試圖給自己一個标準,如果生氣就出去溜達一圈,再生氣跑一圈,彼此冷靜,給雙方一個緩沖空間,不要上來就摔手機,砸東西,發洩自己憤怒。非要眼睛瞪得老大,眼神恨不得刺穿對方,如何冷靜解決問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