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佳節,火樹銀花,是相當受老百姓歡迎的一個節日,而且從漢代開始,流傳至今已經有了數千年的曆史了,人們在描繪它時都是用很多别稱指代,顯得寓意特别豐富,今天我們也需要多多探讨,才能對元宵節有更深的了解。
元宵節古代叫什麼節
元宵佳節在古代有多種說法,比如上元節、天官節、燈節、小正月、元夕等,這些叫法都在提醒着人們它節日的日期,是在農曆的正月十五。俗語常說“三十兒的火,十五的燈”、“正月十五鬧元宵”。所以,元宵節也被大家叫做燈節,五彩的燈籠,熱鬧的集會,組成了這個節日的構圖,人們紛紛在當天出來遊玩,賞燈、猜燈謎、放焰火、放鞭炮等,突出一個“鬧”字,處處充滿着歡聲笑語。
正月十五吃湯圓的寓意
中國的老百姓對于圓形是情有獨鐘的,因為沒有缺角,代表着圓滿與團圓,元宵是被搓成圓圓的,煮熟了一起吃象征阖家團聚。而且主要原材料就是糯米,而糯米是一種非常适合在冬季食用的滋補食材。正月十五還在冬天,吃了有利于均衡營養,促進身體健康,具有安康的寓意。另外元宵最常見的就是甜口的,比如豆沙餡,芝麻餡,還有花生餡,吃了祝願新年生活都甜甜蜜蜜的,所以總體來說是具有吉祥寓意的美食。
當天要迎接什麼神仙
我國本土信仰中,道家的三位神仙非常受到重視,分别是天官、地官和水官,俗話說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而天官是正月十五下凡來的,傳說會給人們帶來福分,不少人家會早早在家門口備上案桌和供品,燒香叩拜,燃放爆竹,祈求來年家中更加幸福美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