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記叙:點明夜遊的時間,地點及原因;
2、描寫:描寫記承天寺庭院中清澈空明的月色;
3、議論:訴說“閑人”灑脫中得無奈。
4、比喻: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5、正面和側面描寫相結合: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第一層叙事,首句即點明事件時間“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這一層叙事,表達樸素、淡泊而有自然流暢。
第二層寫景,作者的高妙之處在于:以竹、柏之影與月光兩種事物互相映襯、比拟、比喻手法精當,新穎,恰如氣氛地渲染了景色的幽美肅穆。
第三層便轉入議論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涼之感和由此領悟到的人生哲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