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陳建斌有多聰明

陳建斌有多聰明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4 03:13:11

陳建斌有多聰明(這一次陳建斌真的)1

文|馬 夋

豆瓣8.3分,2021年開分最高的華語電影。

陳建斌再次執導,加上周迅、窦靖童、大鵬等人的出演,電影《第十一回》的質量絕對對得起這個口碑。

陳建斌有多聰明(這一次陳建斌真的)2

影片在2019年就入圍了北京國際電影節,并獲得了最佳編劇(陳建斌、牛建榮、牛牛、雷志龍)和最佳女配角(窦靖童)兩項大獎。但之後遲遲沒機會和觀衆見面,直到2020年的金雞影展上,《第十一回》才首次和媒體見面。

陳建斌有多聰明(這一次陳建斌真的)3

放映之後,《第十一回》的首輪媒體評論就“爆”了,陳建斌用“戲劇-電影”編織的雙重夢境,讓這群往日閱片無數的媒體如癡如醉。

戲劇是打開陳建斌創作《第十一回》的沖動。

因此,在觀衆看到這部電影時,十足的戲劇腔調和現實生活遊離的觀感油然而生,劇情是一段往事和當下戲劇團的排練相呼應,并以章回體進行剪輯處理,即便影片中有大量的話劇台詞,陳建斌又植入非常具有戲劇效果的紅布,但成片并沒有讓觀衆就此産生過多的割裂,反而讓劇本變得更加戲谑,且玩味。

陳建斌有多聰明(這一次陳建斌真的)4

而戲劇和電影之中的觀感,似乎有一種說不透的“距離感”。我們時常能在有的作品中,看到觀衆的“吐槽”,“舞台戲劇感過重”;但同樣也有像《第十一回》這樣,反而因為這股戲劇感被褒獎的作品。

那麼,戲劇和電影之間到底有多少距離呢?

戲劇下的蛋

“戲劇”是《第十一回》最核心的關鍵詞。

《第十一回》編劇之一雷志龍第一次在影院看完成片之後,在社交平台寫到,《第十一回:戲劇下的蛋》原本是他想評價這部電影的名字,隻是看完之後,又覺得并不準确。

那麼如何準确解密《第十一回》中“電影和戲劇”的關系,我們不如從雷志龍進入這個項目的時間軸開始聊起。

陳建斌有多聰明(這一次陳建斌真的)5

雷志龍(右二)

雷志龍和導演饒曉志合作多年,一起創作了電影《你好,瘋子》《無名之輩》和多部戲劇作品。電影《無名之輩》殺青之後,饒曉志接受了陳建斌的邀請,參與到電影《第十一回》的監制工作。與此同時,陳建斌發了一版由牛建榮和牛牛創作的劇本《刹車殺人》給雷志龍,希望他能提出些許建議。

《刹車殺人》正是《第十一回》的前身,當時劇本已有非常完整的電影核心——關于刹車殺人這件事,而30年後有話劇團要把事件改成舞台劇。

陳建斌有多聰明(這一次陳建斌真的)6

“和陳導聊天是會讓你嗨起來的,而且碰上表達那麼有意思的劇本,我當然也願意。”雖然當時手上有其他項目正在推進,他仍為這個劇本留出了2個月的時間進行調整創作。

陳建斌将這個雷志龍、饒曉志、王學兵、韓傑等人在内的創作小組稱做“複眼文學小組”,名字則來源黑澤明禦用編劇橋本忍創作的傳記文學《複眼的映像》,而日本大師級導演黑澤明更是被後人譽為“東方的莎士比亞”。

陳建斌有多聰明(這一次陳建斌真的)7

作為國家話劇院演員,陳建斌本身對戲劇就有天然的情懷。如果隻是這部電影單純地做成一封獻給戲劇的情書,或許對于他而言,并不足夠。《第十一回》可以,雖然講得是現在發生的事情,但現在發生的這個故事又牽扯到了以前。

陳建斌有多聰明(這一次陳建斌真的)8

正是一個這麼強有力的故事情節,“才能夠把我對舞台劇的熱愛和情懷放進去,作品能相得益彰。”電影裡的舞台上下,互相糾葛,相互影響,最後胡昆汀就是“李建設”,賈梅怡就是‘趙鳳霞”,甄曼玉就是“馬福禮”,用最直白的話來解釋——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雷志龍告訴我們,陳建斌對這部劇的标準是以“契科夫戲劇的高度來要求我們。

“冒犯觀衆”

《第十一回》中,大鵬飾演的胡昆汀引用了一句戲劇《冒犯觀衆》的台詞,把戲中戲直接作出了呼應。

這類戲劇台詞在電影全片中屢見不鮮,雷志龍告訴我們,在創作過程中,陳建斌導演讓團隊整理出100段經典的戲劇台詞,并找到合适的内容,融進電影劇本中。但這種糅合并不是單純地堆砌,而是精準地放進了整個故事的表達中,并适當地結合了電影中舞台戲的表現。

陳建斌有多聰明(這一次陳建斌真的)9

《哈姆雷特》《玩偶之家》《薩勒姆的女巫》《冒犯觀衆》等一衆經典話劇的元素,均能在其中找到。

整個創作時間,從原本以為的2個月,被無限拉長至9個月。

過程是痛苦難熬的,但收獲是驚豔的。從目前的口碑和成績來看,所有的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陳建斌有多聰明(這一次陳建斌真的)10

如果《第十一回》是一面鏡子的話,從某種程度來看,雷志龍第一次編劇的電影作品《你好,瘋子》則像是它的B面。細看兩部電影評價,“舞台感強烈”是出現頻率最高的用語,但在前者的語境中,多為褒獎,後者則帶着些許的批評。

“好像作品被說了這個話,就成了一個毛病。但這個真的是一個毛病嗎?可能并沒有找到一個很準确的肯定。”作為創作者,雷志龍對這類評價同樣困惑,剛開始做電影那會兒,他會把豆瓣上的每條評論都細細看完,面對這類評價的時候,他會反思。

陳建斌有多聰明(這一次陳建斌真的)11

《無名之輩》剛上映的時候,雷志龍每天都會在家看評論,短評和長評加起來差不多有6、7千條,“我每條都會去看,從那些觀衆看完的感受中,找到可以用來以後矯正我自己對待劇本創作的認知。

陳建斌有多聰明(這一次陳建斌真的)12

這種情況同樣發生在導演饒曉志身上,他告訴我們,自己剛開始做電影的時候會思考,是不是過去做話劇的慣性思維移植到了電影中,但是到了《無名之輩》上映時,仍有出現這類評價。這種自我反思也慢慢轉變成了對市場的反思,尤其是對于戲劇風格的使用,恰當的融入才是最準确的。

陳建斌有多聰明(這一次陳建斌真的)13

在電影《人潮洶湧》中,饒曉志多處直接采用了舞台風格呈現,理由很簡單,“因為合适。”

戲劇和電影結合,如何才不會“冒犯觀衆”呢?

電影與戲劇離婚

在電影史上,電影和戲劇之間一直都是錯綜交接的,甚至電影剛來到中國的時候,就被稱為“影戲”。這種模式并不止發生在中國,時至今日,英國仍不少導演和演員都是戲劇出身,美國百老彙同樣孕育了不少出彩的電影人和電影作品。

那麼觀衆對于“電影和戲劇”的争論又來自什麼呢?

上世紀80年代,中國電影的理論學家鐘惦斐曾提出“電影與戲劇離婚”的觀點,成為當時電影現代化的口号之一。此時,大衆對于電影的審美,做出了全新的思考。随後整個文藝界對這個話題從沒停止過,甚至有人曾提出是否應該選擇戲劇演員來出演電影的疑問。

質疑和認可聲中,中國電影的美學也不斷發生着革新,戲劇演員依舊頂起了電影圈的“半邊天”。《最後的貴族》中的濮存晰、《鼓書藝人》裡的李雪健,甚至《紅高粱》的姜文和鞏俐,每一位都是戲劇專業或者戲劇演員出身。

陳建斌有多聰明(這一次陳建斌真的)14

但好像在過去的一段時間中,戲劇和電影的關系更多是停留在演員使用的讨論上。除了偶有《變臉》《一個死者對生者的訪問》等影視作品,以及《日出》《雷雨》這些經典話劇之外,中國内地影市中少有像好萊塢那樣直接把戲劇改編的電影作品。

直到2015年,《夏洛特煩惱》和《惡棍天使》橫空出世,以話劇為代表的戲劇和電影的距離,似乎又變得模糊起來。從當下的評論來看,沈騰、馬麗、任素汐等話劇演員已然得到了觀衆的認可,“開心麻花”也作為了一個強有力的電影品牌被觀衆接受。

陳建斌有多聰明(這一次陳建斌真的)15

即便如此,“小品化”、“話劇感”的評論依舊會出現在這些作品的評價中,就連《你好,李煥英》都沒逃過。

若批評不自由,則贊美無意義。“或許這已經成為了觀衆表達不滿的一種方式,我們作為創作者是沒有辦法控制的,但我作為編劇,我可能希望有更多風格的電影出現,并有觀衆認可。”雷志龍說出了自己的看法,“作為創作者,有一點是無法避免的,就是不能讨好每一個觀衆,任何作品都會有人喜歡,也會有人不喜歡。”

陳建斌有多聰明(這一次陳建斌真的)16

如果說電影的魅力是帶觀衆走進故事,那麼戲劇的“在場”則是它最為迷人的地方。當然,戲劇變成電影的時候,這種“在場”并不是必須的,真正重要的則是故事本身。

雷志龍也談到,電影《愛樂之城》的拍攝手法方面,運用了很多音樂劇的調度,但這并不影響觀衆的喜愛。

陳建斌有多聰明(這一次陳建斌真的)17

當然,自從大批話劇導演進入電影圈後,他們在推動電影進步的同時,也經曆了學習、研究和掌握電影特性的過程。而當這些導演重新投入話劇創作時,又能将電影語言融入自己的作品,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都能在後期的話劇演出中處處可見的。

正如前陣子剛完結的綜藝節目《戲劇新生活》,企圖讓觀衆了解戲劇,走進戲劇人的世界。雖然最終的播放量并不及其他的綜藝節目,但在觀衆心中的認可度則遙遙領先。可能戲劇目前是小衆的,“戲劇-電影”仍是有門檻的,但在當下,電影美學上是否仍需要追求和戲劇“離婚”呢?

答案一定在觀衆心裡,而《第十一回》将會是一次不錯的驗證。

你對戲劇和電影的融合怎麼看?

有機會獲得《第十一回》電影兌換券

分享在看

隻要你點,我們就是好朋友

陳建斌有多聰明(這一次陳建斌真的)18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