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相傳在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骊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承王位,就出現了宮鬥劇中最常見的一幕,利用手段逼迫太子申生自殺。申生有個弟弟叫重耳,為了躲避災禍。逃出了往過,流亡他鄉。
2、流亡的過程艱難困苦,一個沒有金錢和權力的王子怎能留的住臣子,大多數臣子都陸續離開,各奔東西了。隻有幾個人忠心耿耿,其中有一人,名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的快要嗚呼哀哉的時候,介子推将腿上的肉割下來一塊給重耳烤着吃,救下重耳。
3、十九年後,曆經磨難,重耳回國做了君王,就是五霸之一的:晉文公。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昔日與他患難的大臣大加分賞,唯獨忘了割肉救他的介子推。有人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想起昔日舊事,心中有愧,就讓人去請介子推來朝接受賞賜。
4、可是差人去了多次,介子推就是不來(擱我我也生氣)。晉文公隻好自己親自前往(是不是覺得真有情義啊?你錯了,你永遠不知道一個千萬人之上的人做事的風格)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發現介子推不願意見他早已帶着年邁的老母親去了綿山(在今天的山西)。
5、晉文公派兵上山搜尋,沒有結果。就在這時候也不知哪個聰明絕頂的二貨給晉文公提了個建議說:“我們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面,火勢一起介子推定會定會從這裡出來”。晉文公竟然也聽了。
6、于是晉文公下令燒山,發火一起,當時也沒有武警消防,整整燒了三天多,大火滅了以後,也沒有看到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在一個燒焦樹下發現了介子推母子,已經沒有了任何生還的迹象。
7、晉文公安葬介子推母子,發現介子推生後有個柳樹樹洞,洞裡有片衣襟,上面寫了一首詩: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複清明。晉文公痛心疾首,為了紀念介子推,将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了祠堂,放火燒山的這一天也隻吃寒食,并定為:寒食節。第二年,晉文公上山祭拜介子推,發現那顆柳樹已經重新漫開枝葉,晉文公将柳樹取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8、在山上建立了祠堂,放火燒山的這一天也隻吃寒食,并定為:寒食節。第二年,晉文公上山祭拜介子推,發現那顆柳樹已經重新漫開枝葉,晉文公将柳樹取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