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蟬》唐.虞世南
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詠物詩,詠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濃郁
的象征性。句句寫的是蟬的形體、習性和聲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詩人
高潔清遠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釋,詠物的深層意義是詠人。
2、《感遇》唐.張九齡
蘭葉春葳蕤,桂花秋皎潔。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栖者,聞風坐相悅。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此詩系張九齡遭讒貶谪後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詩借物起興,自比蘭桂,抒發詩人孤芳自賞,氣節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全詩一面表達了恬淡從容超脫的襟懷,另一面憂讒懼禍的心情也隐然可見。詩以草木照應,旨詣深刻,于詠物背後,寄寓着生活哲理。
3、《楊柳枝》唐.白居易
一樹春風千萬枝,嫩于金色軟于絲。
永豐南角荒園裡,盡日無人屬阿誰?
原詩是一首詠物言志詩。後兩句是:“永豐西角荒園裡,盡日無人屬阿誰?”全詩是說,園中柳樹,枝葉繁茂,春風吹拂,千絲萬縷的柳枝,随風起舞。在和煦的春風中,柳枝綻出細葉,望去一片嫩黃,細長的柳枝,随風飄蕩,比絲縷還要柔軟;然而,這婀娜多姿的垂柳,卻生長在荒涼冷落背陽陰寒之地,無人光顧,落得終日寂寞。詩人所抒發的對永豐柳的痛惜之情,實際上就是對當時政治腐敗、人才埋沒的感慨,亦含詩人身世的感慨。全詩明白曉暢,詠物和寓意融合一起,不着痕迹,描寫生動,當時就“遍流京都”,足見藝術力量感人之深。
4、《賦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别情。
這是詠物詩,也可作為寓言詩看。有人認為是譏刺小人的。從全詩看,原上草雖有所指,但喻意并無确定。“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卻作為一種“韌勁”而有口皆碑,成為傳之千古的絕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