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頭亂蓬蓬的白發,一張布滿皺紋的臉。一撮橫七豎八翹起的胡子,一雙淺棕色陷入深思的眼睛——這是藝術家為我們留下的愛因斯坦的形象。
愛因斯坦性情溫和,心地善良,從來不忍心拒絕攝影師、畫家、雕塑家的請求。然而,要應付絡繹不絕的藝術家,擺出他們所需要的各種姿态實在花費了他的很多時間。
有一次,一位萍水相逢的客人問及他的職業時,他毫不思考地回答道:“職業模特兒!”
一次,一群青年學生包圍了從德國移居美國的愛因斯坦的住宅,要他用“最簡單的話”解釋清楚他的“相對論”。
當時,據說全世界隻有幾個科學家看得懂他關于“相對論”的著作。
愛因斯坦走出住宅,對這些青年說:“比方這麼說——你同一個美麗的姑娘坐在火爐邊,一個鐘頭過去了,你覺得好像隻過了5分鐘!反過來,你一個人孤單地坐在熱氣逼人的火爐邊,隻過了5分鐘,但你卻像坐了一個小時。——喏,這就是相對論!”
愛因斯坦曾為一對年輕朋友證婚。幾年後,那對夫婦帶小兒子來看他。孩子看了愛因斯坦一眼就嚎啕大哭起來,弄得這對夫婦很難為情。幽默的愛因斯坦卻摸着孩子的頭,高興地說:“你是第一個肯當面說出對我的印象的人。”
一天,愛因斯坦在紐約的街道上遇見一位朋友。
“愛因斯坦先生,”這位朋友說,“你似乎有必要添置一件新大衣了。瞧瞧,你身上這件多舊呀!”
“這有什麼關系?反正在紐約誰也不認識我,”愛因斯坦回答說。
幾年後,他們又偶然相遇。這時,愛因斯坦已成為一個著名的物理學家,但還穿着那件大衣。他的朋友又不厭其煩地勸他去換件新大衣。
“何必呢!”他說,“反正這兒每個人都認識我了。”
曾經有人問愛因斯坦:如果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您知道将如何打嗎?
愛因斯坦回答: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第四次大戰一定是用石頭和棍子。
愛因斯坦在美國演講,有人問:“你可記得聲音的速度是多少?你如何記下許多東西?”
愛因斯坦輕松答道:“聲音的速度是多少,我必須查辭典才能回答。因為我從來不記在辭典上已經印着的東西,我的記憶力是用來記憶書本上沒有的東西。”
1930年,德國出版了一本批判相對論的書,書名叫做《一百位教授出面證明愛因斯坦錯了》。
愛因斯坦聞訊後,聳聳肩道:“100位?幹嗎要這麼多人?隻要能證明我真的錯了,哪怕是一個人出面也就足夠了。”
20世紀30年代,愛因斯坦有一次在巴黎大學演講說:“如果我的相對論證實了,德國會宣布我是個德國人,法國會稱我是世界公民。但是,如果我的理論被證明是錯的,那麼,法國會強調我是個德國人,而德國會說我是個猶太人。”(韓國人說:别争了,愛因斯坦祖籍韓國)
1940年,美國普林斯頓。
一天早晨,在一條林蔭道上,一個小姑娘突然看見一個奇怪的人,他個子不高,一件粗大衣像一條毯子似的裹在身上,拖着一雙拖鞋,滿頭白發淩亂地飄落着,一雙深凹的眼睛,稍稍低垂着,好像在凝思,他發現了小姑娘,微微一笑,便從小姑娘身邊閃過,又思索着向前走去,小姑娘驚奇地望着他,奇怪這個童話中的人物怎麼從書中跑了出來。吃晚飯時,小姑娘把自己的見聞告訴了家裡人,父親聽後,放下手中的刀叉,沉默了一會兒說:“孩子,你今天看到的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
這個人,便是偉大的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發明的相對論,開創了物理學的新紀元,他揭示了四維時空與物質的統一關系,對于今天探索宇宙結構有重大的意義,他在自然領域拓展了人們的視野,開拓了科學革命的新時代,被稱為現代物理之父。
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并非一生下來就是天才,相反,他小的時候,智力發育比一般孩子發育都慢,隻是由于無限的勤奮和對物理學的執着熱愛,才把他造就成一位科學天才。
愛因斯坦于1879年生于一個猶太商人家裡,父母都希望他将來有所作為,但是漸漸地他們發現孩子智力發育很慢,不象一般孩子那麼機靈聰敏,到了三歲才開口說話,父母着急了,他們請來了醫生,醫生說,孩子沒有病,隻是不善于說話而已。
到了四五歲,愛因斯坦經常一個人對某一物體發呆,而且總是遠離嘻笑玩耍的孩子,象生怕别人打擾一樣,因此,他顯得很孤僻。
五歲時,父親拿一隻小羅盤給他玩,愛因斯坦捧着羅盤,見裡面的指針轉來轉去,最後始終指向北方,他奇怪了,他把羅盤捧在胸前,把指針轉一圈,又轉一圈,不管怎麼轉,那根針總是指着北方。他呆呆地站在那裡,手裡捧着羅盤,默默地想:針四周什麼都沒有,是什麼神奇的力量把針吸住了呢?他呆呆地站在那裡想,直到母親喊他吃飯,他還站在那裡思索。
秋天,愛因斯坦一家去郊遊,當走進一片茂密的樹林時,他卻不見了,母親到處找他,焦急地喊他,他卻一個人在林間輕輕地穿行,一會兒摘下一片樹葉,細心觀察樹葉的脈紋,一會兒觀看陽光從樹葉間透出的光斑,到了湖邊,他就蹲下身來,一動也不動地望着湖面上起伏的微波。當母親好不容易找到他時,他正坐在地上,凝望着一隊隊忙忙碌碌來回穿梭的螞蟻。“阿爾伯特”媽媽一把拉起小愛因斯坦的手,發現他呆的地方離她叫喊的地方很近,“你幹嗎不答應媽媽,讓媽媽來回的跑。”“沒有,媽媽我沒聽見。”小愛因斯坦說,媽媽隻好微微地歎了一口氣。
為了給這位孤僻的孩子的生活帶來一點樂趣,從六歲開始,媽媽開始教他拉小提琴,他對這個樂器發出的聲音如對大自然斑瀾的色彩一樣,十分敏感,他學得專心緻志。從此小擔琴成了他漫長生命旅程上不可缺少的夥伴。每當工作疲倦時,他便拉起小提琴,使内心保持和諧與平靜。
讀小學時,由于他性格孤僻,同學們都歧視他,老師也不喜歡他,老師向他提問題時,他好像聽不見一樣,總是默默地去思考自己的問題。于是老師便喊到:“愛因斯坦,站起來,站到大廳裡去,等到中午放學回家!”小愛因斯坦便默默地走到大廳,站上兩個鐘頭,老師還說“這孩子真笨,什麼功課都不好!”
實際上,小愛因斯坦不習慣學校那套死記硬背的教學方法,他有自己獨特的獨立思考的特點,在這種死闆的學校環境中感受不到追求知識的快樂。愛因斯坦不喜歡它,他總希望早點放學,好躲回家去,在家裡,他就可以在理想和希望裡遨遊。對教育規範的不适應,使愛因斯坦曾經連續多次考試不及格。
愛因斯坦有個叔叔,名叫雅各布,雅各布叔叔很善于饒有趣味地講解方程式,他給愛因斯坦講解知識生動有趣,愛因斯坦很喜歡。
這天,雅各布叔叔給愛因斯坦講代數課,雅各布叔叔說:“代數嘛,就象打獵一樣,那頭藏在樹林裡的野獸,你把它叫做x,然後一步一步逼近它,直到把它逮住!”通過雅各布叔叔生動形象地講述,代數的真谛便深深印在愛因斯坦的腦海中。
幾何也是雅各布叔叔給他啟蒙的。雅各布叔叔在紙上畫了一個直角三角形,标上A、B、C,慢慢地一筆一劃地寫上公式,然後對愛因斯坦說:“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畢達哥拉斯定理,兩千多年前的人就會證明了。孩子,你也來證證看。”
12歲的愛因斯坦,根本不懂什麼叫幾何,但是他被這個定理迷住了。他雙手支着腦袋,皺起眉頭,一連三個星期,總是坐在自己的小書桌前苦苦思索。最後,居然給證明出來了。愛因斯坦第一次體驗到認識真理的快樂,他的創造才能萌發了。
不久,雅各布叔叔送給他一本幾何教科書。他捧着這本書,讀得心醉神馳,那一個個幾何定理的證明,嚴密得滴水不漏,使人不能有半點懷疑,人的思維是那樣明晰、那樣可靠,給他留下了難以形容的印象。
14歲時,愛因斯坦開始學習高等數學,當同學們還在等邊三角形的淺水中撲騰時,他已經在微積分的大海中暢遊。數學老師也不是他的對手,常常被愛因斯坦問得張口結舌。因此老師不喜歡他,說他“生性孤僻”,“不守紀律”,“想入非非”,以至于愛因斯坦父親問學校校長,愛因斯坦将來該從事什麼職業時,校長毫不掩飾地說:“幹什麼都一樣,他長大後絕對不會有什麼成就的。”由于同樣的原因,數學老師對愛因斯坦說:“愛因斯坦,你永遠不會有作為的。”這些話深深刺痛了愛因斯坦的心。“我一定會有作為的。”他在心裡默默地說。
愛因斯坦對許多問題有自己的獨特的看法,在中學,他經常思索這樣一個問題:假設光的接收器眼睛,跟随在光的後面,用光速飛奔,會發生些什麼情形呢。對此,他作了種種設想,但找不到答案。實際上,在他這個奇怪的想法裡,已經孕育了相對論的萌芽。
有一次,愛因斯坦爬上一架梯子挂一幅畫,由于他專心地思考自己的問題,一不小心,竟從梯子上摔了下來。他馬上想到一個問題:“人為什麼筆直摔下來呢?”經過認真思考後,他得到了答案,他認為物體是沿着阻力最小的路程運動的,這對他後來研究廣義相對論給予了很大的啟發。
15歲時,愛因斯坦報考蘇黎世的瑞士幫工學院,但沒有被錄取,他又補習一年,16歲時,終于考上了大學。在大學學習中,愛因斯坦表現了自己的特點:他集中精力在能夠導緻深邃知識和發揮自己的創造性的問題上面,而把其他東西撇下不管,以便不因負擔過重而離開研究的要點。就這樣,他以自己獨特的思考問題方法,發明了舉世聞名的“相對論”,開創了物理學的新紀元,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