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廊坊雲報
千層底手工布鞋制作技藝在民間流傳已有上千年的曆史,起初是專為官員制作朝靴,到清代,納底布鞋制作工藝逐漸成熟,演變成了家喻戶曉的“千層底”。
傳統布鞋制作技藝第三代傳承人劉翠蘭 張偉 攝(點擊圖片即可觀看視頻)
河北永清縣趙樓村有一位制作傳統布鞋的能人,她沉默寡言,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一針一線納鞋底的慢功夫上。她就是傳統布鞋制作技藝第三代傳承人劉翠蘭。
近日,記者采訪到了劉翠蘭,聽她“千層底”的故事。
劉翠雲,今年53歲,自幼跟随祖母和媽媽學制傳統布鞋,17時正式從業,目前已有6年了。
劉翠蘭在工作室通過手機直播帶貨 張偉 攝
走進劉翠蘭的工作室,三十平方米的房間,垛滿了大大小小的鞋盒,足有數百雙。貨架上陳列着各式質地的鞋子,有些是棉布,有些是真皮的,還有一些是麻布的。她正面對着手機屏幕,一邊進行直播帶貨,一邊忙着手中的活計。如今,她跟随時代步伐,除了将傳統布鞋創新,還搭上了互聯網銷售的快車,拓寬了銷售渠道,提高了經濟效益。
劉翠蘭制作的布鞋 張偉 攝
劉翠蘭手工制作一雙布鞋需要五六天時間,每雙鞋的制作都要經過剪裁底樣、填制千層底、納底切底邊、剪裁鞋梆等五十餘道工序。
雖然是手工鞋,但劉翠蘭定的價錢并不高,幾乎在百八十塊錢左右。女式鞋子分為拖鞋、休閑鞋等,布鞋多為千層底,式樣輕巧、美觀,一般的布鞋相比,它更多了一份原汁原味、手工縫制的意味。男式布鞋中有老百姓俗稱的懶漢鞋,也有經過改良更适合現代人審美的布鞋,此外,還有皮面光潔、輕巧舒服的手工皮鞋。一排兒童各式布鞋,稚拙可愛,很是抓人眼球。
“老手藝既要繼承傳統,更要創新創造,隻有這樣,傳統布鞋才能保持它的生命力,才能真正走進更多老百姓的生活。”如今,作為新一代非遺傳人,劉翠蘭萌生出了很多新的想法,這些想法正一步步實現。
(記者 劉磊 編輯 王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