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一首《北京,北京》唱出了北漂一族的辛酸,而作為生活在魔都的外地人,何嘗不是一樣地辛酸。侃侃作為這個群體中的一個個體,也是屌絲一枚,以自己的經曆和感受及多數外地人的境遇,為大家講訴生活在上海這個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中的外地人的辛酸與無奈。
為什麼來上海
很多本地人說你們外地人覺得在上海過得很幸苦很累,那你們為什麼要來上海呢!侃侃想說,真的是我們想來這個城市嗎,我們也有自己的家鄉,我們也留戀那片故土,但是大學畢業之後難道真的要接過父輩的衣缽繼續過着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嗎?侃侃并不是忘本,而是認為如果真的這樣的話是對教育資源的浪費。那又有人會問了,都走了,地誰來種?雖然侃侃不是出生農村,但也知道現在農業生産基本實現機械化了,農村勞動力早已處于富餘狀态。國家大力推進城鎮化建設,但是那些開個會就能決定人民命運和生活在大都市的人,有誰知道在内地就業有多麼困難。城鎮是有了,甚至建設的很漂亮,但是沒有工商業的支撐,不能提供相應的就業崗位,難道城鎮居民都要住着樓房喝着西北風過日子嗎。我想多數外地人來到上海、北京、廣州、深圳這樣的發達城市,是因為這些城市在地理位置、國家政策支持等多方優勢條件下擁有的優越招商資源,基于此這個城市能夠提供更廣闊的就業機會。
想要成為“上海人”也許隻是個夢
很多來滬就業的外地人都在上海繳納社保,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及上海市地方規定,參保個人賬戶在非戶籍地的,到齡時最後繳費地繳滿十年的,即為養老金申領地。按此規定,很多外地人退休後是可以在滬申領養老金的。上海市也于2013年開始推行居住證積分制度,明确規定了居轉戶的條件,很多外地來滬就業人員希望受益于此制度,希望将來能夠在這個城市養老,希望自己的子女将來能夠穩定地在這個城市生活、就讀,但是面對一千萬的外地人口基數,每年五千名左右的居轉戶名額,又有多少人能夠最終實現居轉戶呢,以國家及上海目前的戶籍制度來看,想要成為“上海人”也許隻是個夢!
永遠高不可攀的房價是外地人融入這個城市的一堵牆
很多外地人想要在上海紮根,想要真正融入這個城市,不再像一個漂浮于這個城市的浮萍,買房成為他們面對的最大問題。有數據稱,2015年上海的房價平均漲幅達到了8%,就拿最偏遠的崇明縣,2015年的平均成交價也達到了18069元。而據侃侃所知,在滬就業的外地人,稅前月收入以6000~15000元的居多,紮緊褲腰帶,一年的收入也買不了上海遠郊的一個廁所。在上海目前的限購令下,外地戶籍買房必須以家庭為單位且限購一套房,侃侃覺得有點可笑,此限購令對于大多數外地人來說是多餘的,大多數外地人能在上海購買一套房就已經很滿足了,很多外地夫妻雙方也許半輩子都在做着一件事,就是還房貸。
理性看待上海本地人的“排外”
關于上海本地人的“排外”,這是一個敏感話題,侃侃為什麼還是要提,是因為侃侃認為外地人需要理性地看待這個問題。首先,侃侃身邊相處的同事、朋友有很多是上海本地人,在日常的相處中并未覺得他們有多麼排外,而且在自己有困難時他們也會鼎力相助,所以并不是所有上海本地人都排外。其次,侃侃知道上海本地人稱外地人為“硬盤”,以上海本地人的說法是代表那些低素質、違法亂紀的外地人群體,侃侃認為,對于這一類群體,無論在哪個城市包括自己的家鄉,都不會被人們所接受。再者,侃侃認為,站在上海本地人的立場,面對将近本地人口同等數量的外地人口帶來的就業競争、公共資源分配壓力(醫療、教育、交通等),他們對此抱怨,我想也是可以理解的,換做我們是上海本地人,也許同樣會抱怨。所以,侃侃認為,外地人無論是在上海還是在祖國任何城市,都應該尊重當地人的生活傳統,遵紀守法,熱愛這個城市,維護這個城市,這樣才能被當地人所接受,才能融入這個城市。
還有一個外地人群體,他們生活在上海最底層
侃侃上面說的主要是有一定學曆或能力,在上海能謀得一份穩定工作有一份穩定收入的外地人群體。還有一個外地人群體,同樣為了生計,他們來到上海,從事最繁重的體力勞動,租住在郊區最便宜的民房,他們生活在上海的最底層,限于篇幅,下次侃侃為大家講訴他們的辛酸。
外地人來到上海,為了所謂的生活質量奮鬥、拼搏,面對現行的戶籍制度,面對高不可攀的房價,他們不能真正融入到這個城市,在不得不留的無奈下,成為這個國際大都市的邊緣人。
祝我們好運,希望有一天我們能真正融入這個城市。
與侃侃一起聊關于生活、科技、職場、汽車等方面的話題,請關注頭條号“侃侃侃大山”。
本文立場及觀點僅代表侃侃個人,喜歡就轉發,不喜歡請勿噴!文中圖片來自網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