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古詩畫的作者

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古詩畫的作者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8-30 09:22:00
《畫》是宋代佚名詩人(一說唐代王維或南宋川禅師)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此詩描寫的是自然景物,贊歎的卻是一幅畫。前兩句寫其山色分明,流水無聲;後兩句描述其花開四季,鳥不怕人。四句詩構成了一幅完整的山水花鳥圖。全詩對仗工整,尤其是詩中多組反義詞的運用,使其節奏清晰,平仄分明,韻味十足,讀着琅琅上口。

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古詩畫的作者(一年級語文古詩詞鑒賞之畫)1

畫——朝代:唐(tánɡ)代(dài)作者:一(yì)說(shuō)王(wánɡ)維(wéi)、川(chuān)禅(chán)師(shī)

遠(yuǎn) 看(kàn) 山(shān) 有(yǒu) 色(sè),

近(jìn) 聽(tīnɡ) 水(shuǐ) 無(wú) 聲(shēnɡ)。

春(chūn) 去(qù) 花(huā) 還(hái) 在(zài),

人(rén) 來(lái) 鳥(niǎo) 不(bù) 驚(jīnɡ)。

譯文:遠看高山色彩明亮,走到近處卻聽不到水的聲音。春天過去,可是依舊有許多花草争奇鬥豔,人走近,可是鳥卻依然沒有被驚動。

注釋:

色:顔色,也有景色之意。

春去:春天過去。

驚:吃驚,害怕。這裡主要是受驚飛起的意思。

《畫》賞析:

這首詩寫出了一幅山水花鳥畫的特點。畫面上的任何事物都是有顔色的,都是靜止的,不會有任何活動,也不會發出任何聲響。這首詩寫得相當恰切,也較有趣。

首先此詩以簡潔淺顯的文字,非常巧妙地把畫面上的形象叙述出來。每一句詩的第三字,依次序為“山”、“水”、“花”、“鳥”。青山聳立,水流其間,鮮花盛開鳥嘻枝頭,構成了一派生意盎然的、優美的整體境界。

首句“遠看山有色”,寫的是直觀的客觀物象。此乃“靜境”,因其距離而産生美感,讓人覺得其有無限的風光。此色含義無窮,可是清秀俊朗紅濕綠垂的美色,也可以是寒色蒼蒼的絕美佳色,更可以是奇傀峭拔的異色,唯有靜心者能品之。第二句“近聽水無聲”,有“動境”,因為源頭活水來。而無聲二字又進入靜境,甯靜緻遠,和首句并無矛盾之處。在動靜的取舍上詩人可以說是能夠做到遊刃有餘。而且詩之所詠既然是畫,則所畫之物自然是無聲的,與“近聽”、“遠聽”有應無關,然而按邏輯說來,“反”包含有“正”,否定命題總先假設着肯定命題。“水無聲”寫的既是作為畫這個客觀事實,但同時又表示着畫上的水本來應該有聲而此刻也仿佛有聲似的,因此才使得觀者欲“近聽”之,這即是高超的繪畫藝術所起的移情作用之故。

第三、四句的“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說的是花兒盡管在那個最美的季節裡盡情地開放,但燃燒般的開到最美的極緻後還是要飄然而去,而隻有在畫中,花兒美而不謝同樣,畫中的鳥,永遠是那麼可愛動人。詩中的畫似乎代表着一種夢想,一種可見而不可得的夢想。而且同第二句中的“水無聲”一樣,“人來鳥不驚”也是表示着鳥仿佛應該“驚”的,所以這說明畫家筆下之鳥的逼真了。這裡詩人以“近聽水無聲”來表現水的潺潺可聽,以“人來鳥不驚”來表現鳥的可驚的活力,手法是很高明的。

拓展資料:

此詩為詩人贊畫之作。關于這首詩的作者,有多種說法。

一說是唐代王維所作,但在王維的作品,或在《全唐詩》都沒有此詩;一說是原為南宋僧人川禅師為注釋佛教經典《金剛經》所作的偈頌詩的一部分;

一說為宋代佚名詩人所作,如上海市一年級小學語文等教材中編入此詩時,作者一欄裡即是“宋·佚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