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印書館出的漢譯名著系列《烏托邦》封面
雖然是一本很薄的書,但是花了接近一個星期的時間才看完。可見這個書的内容與難度。
讀書的過程沒有什麼特别之處,但是也沒有采取立體化的讀書方法,估計也很難找到這個書的音頻或視頻。電子書倒是有,但也是商務印書館的版本,不如看紙質書來得方便。所以就一直讀了紙質書。而且讀的過程中運用了不同色彩做筆記,也做了一點批注,但不深,不多。以後一定還會再讀這本書,因為這是一本思想性比較強的社會主義的經典著作。
就書的内容來看,主要是講烏托邦的地理位置、社會制度、城市規劃、人口、經濟、法律、學術、教育、醫療衛生、外交與戰争、宗教等方面,也就是作者所虛構的那個完美社會的情形。具體内容前面的讀後感裡都談到了,這裡不再重複。
附錄裡的一篇文章講這本書的意義,談到它的局限性,還是可以讨論一下的。作品的局限性是由作者所處的時代及其思想上的局限性所決定的。莫爾生活的時代是十五世紀末到十六世紀初,英國還處在資本原始積累的過程中,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有名的“圈地運動”。所以,作者在書中也提到了這種“羊吃人”的社會現實。但是,由于缺乏對社會各個階層,特别是人民大衆的認識,莫爾沒有發現人民群衆力量的偉大之處。由于工業革命還沒有發生,所以他也不可能會想到工人階級會作為無産階級革命的主力。莫爾的烏托邦是幻想出來的,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是不可能實現的,而莫爾也沒有提出如何去達到烏托邦社會,是改革,是革命,還是通過其它的方式?所以這也是他思想上局限性的體現。還有一點,社會分工的問題,有些看上去不太體面的工作由誰去做?莫爾的答案是奴隸,或者是對這些工作有特殊愛好的人。但是奴隸的問題本身就有悖于公平和平等的原則,而隻寄希望于有自主愛好的人去做這樣的工作但又不一定能夠完成所有的工作量。所以這一點也算是一個漏洞。
雖然有一些問題的存在,但瑕不掩瑜,莫爾的《烏托邦》還是在人類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筆,特别是對于社會主義思想的發展更是具有重要的影響。後來的傅立葉、馬克思、恩格斯等社會主義者都受到了莫爾的影響,這一點是任何人都不能抹殺的。
回顧莫爾的一生,從莫爾的身上,我們還可以學到不少東西呢。一是莫爾初到牛津大學的時候,自己感興趣的是古代的語言和文學,并且自學了拉丁文和希臘文,對古希臘的思想家哲學家的作品都有接觸,特别是對柏拉圖的《理想國》研究較多。這是他由興趣所驅動的學習,自主自覺而且小有成就。所以我們在學習或工作的時候,也應該以興趣為導向。實在沒有興趣,也可以試着慢慢培養,而不能得過且過,浪費時間。二是莫爾的父親希望他子承父業做律師,于是莫爾轉行學法律,而且也學得很好,後來還當了大法官,赢得了倫敦人民的尊敬。從這一點上看,莫爾的學習能力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三是莫爾的死,是一種壯烈的犧牲,是因為得罪了英王,是為自己的信仰鬥争而死,所以可以說莫爾是一個有氣節的人。這一點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這倒與我們中國文人的那種甯死不屈的氣節有相同之處。
總之,這是一部可以常讀常新的著作,可以作為一個生活在社會主義國家裡的公民的必讀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