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慶雲
有讀者讓我說說中國商業電影在編劇角度上有哪些問題,這其實是一個太大的題目了,我根本回答不出來。但是,我倒是可以從編劇創意缺失的角度上,聊幾個顯而易見的例子。當年,香港電影很有一段時間便是,什麼電影活了,立馬就有大量跟風的作品出現。現在内地的院線,已經成熟了很多,跟風型的電影往往上不到院線,直接在網絡院線就給消化掉了。
我們目前電影,在編劇角度上,有一個新的問題,就是一個橋段梗火了的話,會被院線電影編劇們反複的用,也不管是不是拾人牙慧。春節檔比較有代表性的一個例子,是去年《葉問3》裡邊,甄子丹飾演的葉問與泰森飾演的最大反派,矛盾點就在于一個要拆遷了小學,一個要保護小學。演員熊黛林飾演葉問的夫人,倒是有驚豔一瞥。當然,整部電影立足全局的電影梗,還是拆遷。
這類拆遷梗怎麼評價呢?自然會有讀者認為,這是對現實的一種映照。我們最近一些年随着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地産行業必然産生不少的拆遷問題,拿這個梗作為電影的核心矛盾點進行創作,容易拉近與影迷的距離,産生真實感。
我不同意這種說法。我認為,包括《葉問3》、《大鬧天竺》和《乘風破浪》在内,對拆遷梗都是膚淺的消費,而非現實主義的“引起療救的注意”。如果說《葉問3》中,拆遷梗還是一個少女一樣的嶄新橋段,讓影迷眼前一亮的話。那到了《大鬧天竺》和《乘風破浪》裡邊,就顯然是一個風韻都不存的徐娘了。
在《葉問3》中,甄子丹飾演的葉問在反拆遷方面,還是能讓人肅然起敬的。尤其主角視死如歸為鄉親服務的精神,不是為人民服務是什麼?該片的拆遷梗還算真誠,在展現上,是沒有鬧着玩的。可是,到了《大鬧天竺》裡邊,實在就是消費拆遷梗了。王寶強笑着鬧着就把幾十人的拆遷隊伍打散了,總讓人覺得過分意淫了。而且,這并非以電影的方式助力弱者,而是消費弱者的反抗,讓拆遷變為一個影視劇中的非常有趣的事情,瓦解了現實中的巨大矛盾沖突。
在《乘風破浪》中,則展現出了更大的不真誠。幾個正面角色,為什麼要保護夜總會呢?因為他們要一邊開這個歌舞場所,讓姑娘們穿的很暴露,一邊又不讓姑娘們接客人,隻能唱歌,不能摸手。我實在無法理解韓寒老師強大的編劇邏輯能力,這幾個正面角色是有病呢,還是吃着藥呢?保護夜總會的拆遷梗,不知道比葉問保護小學的拆遷梗退化了多少。我們分明看到一個“賈正義”的醜惡面孔。在保護物産上的不正經,看似制造人物笑料,實則在一定程度上摧毀了現實拆遷中的悲憤,增加了玩鬧,最終進行了娛樂化的瓦解。
如果不出意外,今年,還會有不少的電影會讓正反兩派的人物圍繞拆遷梗展開矛盾,進行鬧劇化處理,最終兩邊都是哈哈一笑的狀态。這首先是整個編劇行業創意缺失的表現,我們竟然無法找出正反兩派之間有價值的新的矛盾沖突點。一個拆遷梗出來之後,大夥立馬跟蒼蠅一樣一哄而上了。另一方面,也是将拆遷鬧劇化,不利于社會問題的解決。
本質上,還是我們的電影不敢面對現實主義的問題。我們的電影,太喜歡把很多東西鬧着玩了,卻從未有過要建樹一樣東西的行動。中國電影雖然在整體的拍攝質量上,有了質的提高,但是,我們在劇本橋段的原創性和劇本核心梗的價值情懷上,依舊過分鬧劇化,缺少嚴肅電影的狀态。
更多交流,歡迎添加馬慶雲【xuezhemaqingyun】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