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燈籠果的種植時間通常有兩個,分别是在春季四月中旬前後和六月下旬到七月之間進行種植,這兩個時間段進行種植成活率會比較高。播種的時候需要将它的生長溫度控制在30度左右,種子發芽以後需要将溫度控制在20度上下。同時采用水平播種的方法進行,縱溝的深度一般在15厘米左右。
2、燈籠果為茄科酸漿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常作一年生栽培。适應性很強,耐寒、耐熱,喜涼爽、濕潤氣候。喜陽光。不擇土壤,尤其是原産亞洲的酸漿在3℃-42℃的溫度範圍内均能正常生長。
3、燈籠果性喜溫,不耐霜凍。種子發芽以30℃左右發芽迅速;幼苗生長期20~25℃、夜間不低于17℃适宜生長;開花結果期白天以20~25℃、夜間不低于15℃為宜,否則易引起落花落果。氣溫10℃以下植株停止生長。0℃以下植株受凍。經調查看,幼苗耐低溫能力不成熟,所以露地生殖時期不能過早,而必須在晚霜過後方可栽植。
4、燈籠果對光照要求比較敏感,需要充足的光照。在3000~4000米燭光範圍内,生長發育協調,果實品質優良。光照不足12582.10086.cn時,植株徒長而細弱,産量下降,漿果着色差,品味不佳。因此,在生産上必須注意種植密度的合理性和打尖、抹芽、整枝的必要性。
5、燈籠果需水較多,尤其在漿果開始成熟前期,枝葉和果實同時生長,需水較多,當漿果大量成熟時,需控水。因此,燈籠果一生中,前期喜水、後期怕水,後期雨水多,導緻植株貪青、旺長,而且推遲漿果成熟期和影響采收工作的進行,故在生産上對生育前期,要注意澆水,後期要注意排水。
6、燈籠果對土壤要求不嚴,可以說在各種土壤上均能種植。但以沙質土最好,漿果品味佳,産量和商品率均高。燈籠果較耐鹽堿,PH值6.5~7.5的土壤較為适宜。另外,要求土壤物理性狀較佳,耕層深而疏松,根系容易向深層生長。
7、燈籠果對營養條件反應比較敏銳。如果土層中氮肥過多,或者比例失調,都會引起植株貪青晚熟、果實品質不佳等現象的出現。營養不足,則植株矮小,漿果也小,但着色快,成熟早,産量低。因此,在施肥上要以有機肥為主,補施化肥。生育前期以氮、磷肥為主,後期則以磷、鉀肥為主,以保證各個時期的需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