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有文化工作室】
為期四個月的大戲看北京·2022第六屆老舍戲劇節已全面開啟。從9月14日到12月中旬,20餘部中外精品劇目和50餘場戲劇文化活動,将在以北京中軸線為核心的各大小劇場、演藝新空間、旅遊景點、會館、街區及社區陸續展開。同時,本屆老舍戲劇節也将作為第十屆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重點項目,開展文化惠民活動,再掀全民觀劇熱潮。和往屆相比,本屆老舍戲劇節有哪些亮點?記者專訪了主辦方北京市演出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郭盛惠。
記者:本屆老舍戲劇節展演劇目有哪些亮點?甄選标準是怎樣的?
郭盛惠:老舍戲劇節始終堅持“内容為王”,秉承“呼喚戲劇文學精神”的辦節宗旨,不斷提升展演劇目的文學濃度。
本屆戲劇節确立了“大戲、好戲、首演戲”的選劇标準。劇目展演共分為文學佳作、梨園百花、國際視野、後浪新聲和校園漣漪五個單元。開幕大戲是根據魯迅文學獎獲得者馮骥才同名短篇小說集改編的話劇《俗世奇人》,已開票在售的包括改編自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原著的話劇《紅高粱家族》、陳佩斯主演話劇《驚夢》、東野圭吾原著趙淼導演的《虛像的道化師》、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全新創排的經典話劇《北京人》、紀念北京曲劇劇種命名70周年新創排的由老舍原著改編的曲劇《我這一輩子》等劇目。而根據列夫·托爾斯泰原著改編的音樂劇《安娜·卡列尼娜》中文版,将作為本屆戲劇節的閉幕大戲和觀衆見面。
“梨園百花”是今年專門設置的新闆塊。這一單元的劇目甄選注重作品的文學性、民族性和創新性,包括江蘇省昆劇院精華版昆曲《牡丹亭》、北京京劇院《馬前潑水》和北方昆劇院的《望江亭中秋切鲙》等。戲曲的引入進一步豐富了戲劇節的綜合性,也有助于讓更多人關注戲曲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為戲曲發展積蓄人才力量。
“國際視野”單元選擇了英國國家劇院《哈姆雷特》、韓國劇工坊魔方陣話劇《駱駝祥子》等海外精品名劇。受疫情影響,這一單元從原來的現場演出改為高清放映,但戲劇節的文學性和國際性不會改變。
記者:老舍戲劇節一直非常重視戲劇未來的創作力量。和往屆相比,本屆戲劇節對此有哪些創新舉措?
郭盛惠:戲劇發展需要新鮮血液。老舍戲劇節始終關注着戲劇新銳人才和作品的發展,緻力于為優秀的青年創作者搭建一個更大的展示平台。
在去年的第五屆老舍戲劇節,我們推出了“高校劇場”單元,展演了來自7所高校的7部優質校園戲劇作品,也舉辦了《校園·戲劇·人生》主題論壇,邀請多位業内專家探讨校園戲劇文化的發展。
本屆戲劇節特别設立了“後浪新聲”和“校園漣漪”兩個單元。“後浪新聲”單元主要面向職業從事戲劇、年齡在45歲以下的編創人員,演出的劇目包括《威廉與我》《象棋的故事》《一隻猿的報告》《吉他男》等。
“校園漣漪”單元則以征集高校戲劇線上展播的方式,聚焦青年戲劇人才培育。今年的校園戲劇征集範圍從去年的7所高校擴大到全國,數量也增加至10到20部。通過挖掘優質戲劇作品,我們希望為青年戲劇人提供更廣闊的表演空間。
記者:每年的老舍戲劇節,專業論壇都是大家關注的焦點。本屆戲劇節的主題論壇有哪些值得關注的地方?
郭盛惠:今年的專業論壇議題兼具曆史性和現實意義,學術濃度更高,3場大型主題論壇各有特色。
與國際戲劇評論家協會(IATC)中國分會合作的“文學作品改編舞台劇的觀察與思考”論壇,邀請業内資深專業戲劇家、理論家,活躍在創作一線的著名編劇,以及親曆改編舞台劇作品的導演等人,從學術角度深入探讨文學和戲劇、文學作品與舞台呈現的關系。
與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共同舉辦的“新時代的戲劇觀”論壇,将就老舍先生的戲劇藝術與“京味兒”話劇的守正創新、新時代戲劇創作與戲劇批評等話題展開探讨,洞悉新形勢下戲劇創作的方向與态勢。
而“老舍筆下的西城”論壇将首次聚焦老舍作品裡的西城,講述老舍與西城的不解之緣,從戲劇視角觀察城市的建設、發展與更新。
記者:除了劇目展演和專業論壇,本屆戲劇節在藝術普及上做了哪些工作?
郭盛惠:本屆戲劇節共安排50餘場公益性戲劇文化活動,将在各劇院、演藝新空間、會館和社區全面展開。我們會根據展演劇目舉辦主創分享會,邀請作家、編劇、行業專家等進行創作分享,以民衆喜聞樂見的方式吸引更多觀衆走進劇場,感受戲劇魅力。如《“俗世奇人”有多奇?》《“驚夢”夢驚已是新天地》等,都将邀請主創團隊和部分演員共同分享台前幕後的創作故事。
同時,每場高清放映劇目都會安排專門的劇目導賞,我們會聯合國際戲劇評論家協會在劇目放映前為受衆解讀放映劇目的背景及亮點等。劇組和演員也會深入會館、社區、胡同等北京城市空間内部,以豐富多彩的形式為大衆普及戲劇知識,推廣戲劇文化,推進全民美育建設。
另外,今年的老舍戲劇節也在傳播方式上尋求新突破。我們在抖音、大麥等平台上開設專區,在微博創建話題,閱讀量已達數百萬。我們還聯合高德地圖發布了本屆老舍戲劇節觀演地圖,與相關部門合作推出數字門票,同步精心準備了老舍戲劇節雲端劇場,擴大戲劇節受衆面和影響力。這一系列創新手段的運用,目的都是更好地發揮戲劇的藝術普及和精神滋養作用,讓戲劇文化走進大衆生活。
記者:今年,老舍戲劇節迎來了第六個年頭。從創辦至今,您認為老舍戲劇節最大的特色是什麼?對未來有哪些願景?
郭盛惠:老舍先生是北京的一個重要文化符号,他的作品反映了中國普通民衆的生活。同時,他的作品也具有廣闊的國際視野。這種文學精神是老舍戲劇節多年來堅持的最重要的核心。在此基礎上,老舍戲劇節始終聚焦“民衆情感、人文關懷、民族語言、國際視野”十六字的辦節方向。雖然當下演出行業發展不易,但老舍戲劇節排除萬難,堅守初心,也收獲了社會各界的支持與認可。
此外,老舍戲劇節立足北京,輻射京津冀,以北京豐富的戲劇資源為依托,通過高質量的劇目展演内容和豐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動,不斷提升市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戲劇是北京市民不可或缺的一種生活方式,所以本屆戲劇節的願景是:讓戲劇流淌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未來,我們希望将老舍戲劇節打造為北京乃至中國的文化名片,推動戲劇更深入地參與城市建設與市民生活。
本文來自【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有文化工作室】,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