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神經、骨骼、肌肉還是體液中都有鈣,鈣是骨骼和牙齒的主要成分,同時也是神經傳遞、肌肉收縮以及激素釋放和血液凝結所必需的元素,總而言之,每個人身體上都不能缺鈣。通過飲食方法來補充鈣是最為簡單的,如牛奶、豆類和綠葉蔬菜等,必要時還需适當補充鈣劑。每個人的年齡、吸收能力和體力勞動不同,補鈣方法也有很大的差異,那不同人群該如何補鈣。
1、兒童
6個月以内的嬰幼兒飲食以奶為主,每天喝配方奶或母乳就能滿足身體對鈣的需求,無需額外補充,母乳中鈣磷比例合适,利于鈣吸收和利用。然而有些情況下還需額外補充鈣劑,尤其是早産兒。
若發現兒童夜晚總是哭泣、枕頭和出汗較多等,極有可能是缺鈣,還需進一步去醫院做檢查來明确診斷。嬰幼兒出生後半個月應在醫生指導下合理補充維生素D,維生素D能促進鈣吸收。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不能把成人服用的魚肝油喂嬰幼兒,因為其中含有太多維生素A,可能會造成維生素A中毒,反而影響嬰幼兒生長發育。
兒童和青少年正是生長發育黃金期,對鈣需求量較大,每天應喝250~500克奶或奶制品,有一個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促進鈣吸收。由于兒童胃腸道功能還沒有發育完善,若需額外補鈣應選擇液體有機鈣,日常生活中應遠離高糖飲料和糕點。
2、老年人
老年人體内的鈣不僅僅影響骨骼健康,而且也跟心血管系統有着一定的聯系。絕經超過5年,患有骨質疏松,母親或姐妹有骨折史的人群,長時間過量運動,運動量缺乏的老年人應定期去醫院做骨密度檢查,判斷是否需額外補鈣。
老年人補鈣優先選擇食補,慎用鈣劑,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衰退,服用鈣劑會誘發或加重便秘;再加上老年人多種慢性病纏身,常常同時服用多種藥物,藥物可能跟鈣劑發生相互反應,降低其療效。另外,老年人胃腸道功能減弱且胃液分泌量減少,優先選擇液态有機鈣,同時安排在餐後服用。
3、女性
除了兒童和青少年時期,女性在妊娠期、哺乳期以及更年期應注重補鈣。懷孕中期後對鈣需求量增加,因此應多吃高鈣食物,必要時需選擇固态無機鈣;哺乳期鈣需求量也有所增加,每天需補充1200毫克鈣;絕經後雌激素水平下降,容易出現骨質疏松,因此也要着重補鈣,每天早晨和晚上分别喝一杯奶,積極防治骨質疏松。
溫馨提示
不能隻是單純的補充鈣元素,補鈣的關鍵點是吸收,讓鈣沉積在骨骼中才能促進其代謝,所以補鈣時應多補充維生素D,促進鈣吸收;多參加體育鍛煉和曬曬太陽,因為通過運動能維持骨密度,延緩骨量流失;陽光中的紫外線能促進身體合成維生素D,利于鈣質吸收。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