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2022博鳌亞洲論壇思客會在海南博鳌舉行。與會嘉賓圍繞“加強科技創新 助力經濟複蘇”主題,探讨面對持續演變的全球疫情和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中國如何進一步通過結構調整和科技創新,為全球經濟複蘇注入新動力。中國财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以“科技創新需要資本助力”為主題發表演講,他認為科技創新是在不确定性中構建中國未來發展确定性的基礎性力量,應進一步完善市場在科技資源當中的決定性作用。
中國财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出席2022博鳌亞洲論壇思客會并發表主旨演講
以下為主要演講内容:
科技創新是在不确定性中構建中國未來發展确定性的基礎性力量。怎麼樣才能加強科技創新?我認為應該讓資本助力。資本怎麼“助力”與市場有關,資本有市場配置,市場就是資本的舞台。我們常說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在我看來,科技資源的配置同樣要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
科技資源首先是科技人才,其次是離不開錢,這部分要素更需要市場來發揮決定性作用。因此發揮資本的作用,加強科技創新,實際上就是強化市場力量,進一步完善市場在科技資源當中的決定性作用,這是我的一個基本觀點。
科技創新的基本特點是不确定性。在科技創新之初,能不能有成果不确定;科技創新的成果出來了,能不能轉化成商品不确定;有了商品,能不能市場化、産業化也不确定。也就是說,科技創新的每一個環節都充滿了不确定性。面對科技創新的不确定,如何讓市場發揮作用?我認為可以讓資本加持。
資本有個基本特點和功能——承擔風險。當前對資本的問題讨論比較多,然而在科技創新的語境下看,可以說科技創新跟資本是一體兩面,沒有資本的加持就不會有科技創新。
我這裡講的科技創新,實質是需要市場化、産業化的科技創新。因為隻有市場化、産業化的科技創新才能轉化為現實的生産力。如果說創新無法轉化為現實的生産力,這一類科技創新可能就是為創新而創新,隻能落在紙面上和報告裡。隻要沒有轉化為現實的生産力,這種科技創新就談不上真正的創新。所以科技創新研發出成果,發表了論文,申請了專利,這是否意味着實現了科技創新?是否意味着我國已經成為科技創新大國?其實這隻是萬裡長征邁出的一步。更重要地是要讓這些論文和産品轉化為現實的生産力,能市場化、産業化。在充滿不确定性的科技創新過程中,資本承擔着風險,它可以發揮作用。
市場有個基本原則,高風險帶來高收益。資本可以對應科技創新的不同階段去發揮作用。研發的初始階段毫無疑問風險很高,需要的資本投入也比較少;進入中期的階段,研發創新逐漸成熟,風險也在逐步降低,這時候需要更多的資本投入;在研發後期,産品可以量産,也能帶來一定收益,這時候依然需要資本跟進。因此,創新研發的不同環節,對應着不同等級的風險和不确定性,需要的資本投入也不同。
就我國的情況來看,每個階段的資本投入都嚴重不足。對比全球一些大型企業的創新投入情況,我國企業研發投入占比與發達國家還有一定差距。此外,我國企業研發投入很分散,傳統産業投入較多,新興産業投入比重比發達國家低。這反映出我國資本在逐利科技創新方面偏于保守,雖然政府也會以設立基金的形式投入研發創新,但設立的基金大都投向一些比較成熟的企業,或是投入科技創新鍊條的後期階段。
有了錢不一定有創新,但是沒有錢、沒有資本的進入,創新是萬萬不可能的。我認為,如何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至關重要。科技創新僅靠政府的加大投入,這是遠遠不夠,還是需要市場資本的跟進。當前我們引導資本健康發展,為資本設置了紅綠燈,特别是對于數字平台企業未來的發展進一步明确了方向,這是重中之重。數字革命引領人類進入數字文明,數字化意味着中國未來的競争力。與傳統工業技術不同,數字技術更新非常快,叠代也非常快,需要資本的跟進來保持叠代速度,保持競争力。
因此,科技創新和市場資本是一體兩面,不能将兩者分開看,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讓頭部企業有明确的預期,确保其對研發創新的投入,在我看來非常重要。
監制:唐心怡
編輯:周佳苗
校對:孫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