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人體的營養組織

人體的營養組織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3 13:11:12

人的一生始終都需要營養,營養是生命的源泉,是健康的根本。

世界是由物質組成的,人體也是由物質組成的。。組成人體的物質成分有:水、蛋 、白質、脂類、碳水化合物、無機鹽和維生素。

人類為維持生命、從事勞動、繁衍生息,必須從外界攝取食物。機體攝取、消 化、吸收、代謝和利用食物中的養分以滿足自身生理需要的整個過程即稱之為營養。食物所提供的營養物質叫營養素。

研究發現: 細胞的類型和多種功能取決于營養素的适宜攝入量。營養素與基因的相互作用對人類的受孕、生長、發育、健 康、長壽都有潛在影響,可能對某些導緻死亡的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起着決定性作用。因此,營養是生命,生存的物質基礎,人類的生、老、病、死都與營養密切相關。

一個人的健康狀況取決于多種因素,如先天的遺傳、後天的生活條件、衛生狀況、飲食營養、愛好習慣,體育鍛煉,精神狀态等。在這些因素中,最主要,最經常起作用的還是飲食營養。人類從生命剛開始,就不斷地從母體攝取各種營養。出生後,除陽光和空氣外,人完全要靠食物和飲水供給營養,以保證自身正常地生長發育,保持健康和進行各種活動。

人體需要哪些營養素:

食物的營養功用是通過它所含的營養成分來實現的,這些有效成分就叫做營養素。人體必需的營養素有 50 種左右,一般分為6類,包括: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又叫糖類)、維生素、礦物質(包括微量元素)和水。其中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被稱為 “三大營養“。

營養素按人體需要的多少,可分為常量營養素和微量營養素。前者是指每日需要量在 1克以上的營養素,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水及鉀、鈉、鈣、鎂、磷、氯等。微量營養素指每日需要量為百分之幾克至千分之幾克的營養素,如鐵、銅、鋅、鉻、錳、钼、硒、碘、氟以及某些維生素等。

合理營養的要求:

1. 食物中應該含有人體所需要的一切營養素,包括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

無機鹽、水和纖維素等。

2. 食物要有良好的色、香、味,能促進食欲,并易于消化吸收。

3. 飲食中不含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4. 當生活、工作環境和生理條件(如妊娠、哺乳、更年期)變化時,飲食營養的供給要做相應的調整。

5. 避免營養素供給不足或過多。

6. 營養素的供給量要略高于身體對營養素的需要量。營養素的需要量是維持身體正常生理

功能所必需的最低基本數量,供給量應該比這更充裕些。

飲食營養與新陳代謝:

人體的各種組織和器官,如五髒六腑、血液、肌肉、骨骼等等,不斷進行着新陳代謝活

動。據研究,人體内每分鐘大約有10多億細胞在不斷地新陳代謝。這就需要不斷地從飲食中

攝取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也就是說,飲食營養要不斷地、有規律

地進行。要有良好的飲食習慣(包括飲食衛生)。

一切不良 的 飲 食習 慣 都 會影響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的進行,因而必須糾正和克服一切不良的飲食習慣。

營養與吸收:

食物經過消化,大分子物質變成小分子物質,其中蛋白質變成氨基酸,多糖分解為單糖,脂

肪分解成脂肪酸、甘油等,維生素與礦物質在消化過程中從食物的細胞中釋放出來。這些營養

素通過消化道壁進入血液循環的過程稱為“吸收”。食物進入胃之前沒有被吸收,胃隻能吸收少

量的水分和酒精,大腸主要吸收在小腸沒有被完全吸收的水分和電解質,而營養物質的吸收主要是在小腸進行。

1. 蛋白質的吸收: 蛋白質在消化道内被分解為氨基酸後,通過小腸黏膜被吸收,吸收後經小腸絨毛内的毛細血管進入血液循環。天然蛋白被蛋白酶水解後,其水解産物大約1/3為遊離氨基酸,2/3為多肽。這些産物在腸壁的吸收遠比單純混合氨基酸快,而且吸收後大部分以氨基酸的形式進入門靜脈。

2. 脂類的吸收: 脂類在消化道内被分解為甘油和脂肪酸,甘油可被血液直接吸收;脂肪酸在消化道内與膽鹽結合成水溶性複合物,才被吸收。脂肪酸被吸收後,一小部分進入小腸絨毛的毛細血管,由門靜脈進入肝;大部分進入毛細淋巴管,經大淋巴管進入血液循環。脂溶性維生素也随脂肪酸一起被吸收。

3. 水 、 水溶性維生素及礦物質的吸收: 這一類物質在小腸内不經消化而直接被吸收。

4. 碳水化合物的吸收: 碳水化合物經消化吸收分解為單糖(主要為葡萄糖及少量的果糖和

半乳糖)後被吸收,然後通過門靜脈進入肝,一部分合成肝糖原貯存,另一部分由肝靜脈進入體循環,供全身組織利用。

營養與熱量:

能量通常用千卡來表示,卡是卡路裡的簡稱。1卡就是使1克水升高1℃時所需的能量。

國際上通用的能量單位是焦耳。1卡折合4.2焦耳(确切地說是4.184焦耳)。在我國兩種能量

單位均可使用。

1. 熱量的主要作用

維持人體的基礎代謝。機體即使處于完全休息的狀态,其内部的生理活動仍在繼續進行,所

以随時都需要熱量。這種在完全休息狀态下人體内部生理活動(如心跳、呼吸、腸胃蠕動、神經系統的活動等)所需的熱量,稱為基礎代謝。基礎代謝所需的熱量,約為每小時每千克體重 1

千卡,如體重50千克,則基礎代謝能量大緻為 1 × 50 × 24 = 1200 千卡。

  1. 維持肌肉的活動。
  1. 保持體溫。
  1. 食物的特别動力。食物在體内的消化、吸收和代謝,均需消耗一定的熱量。

5. 生長的需要。

人體每日需要多少熱量:

人體所需熱量因人而異。其影響因素主要是勞動強度、年齡大小、氣候變化、體型與體重和

健康狀況。一般正常的成年人每日需要熱量為2000~3000千卡。承受壓力大的人或體力勞動多的人,需要熱量多一些。坐辦公室的人活動量少,需要熱量也較少。男人和女人需要的熱量也不

同,一般女人身體矮小些,體力勞動輕些,需要量也少些。在生長期的兒童、孕婦或因病而消耗多的人,尤其是運動員,需要的熱量就大些。年齡在20~40歲之間,需要熱量多,而從41歲起,所需熱量則呈遞減趨勢。在寒冷地區或寒冷季節生活的人所需熱量多。當然,在高溫環境下進行體力勞動的人,也比在常溫環境下工作的人需要熱量多。情況變化了,熱量需要也要相應變化,應當靈活地加以調節。

如何計算食物中的熱量: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是三種供給熱量的營養素。根據各種食物中碳水化合

物、脂肪和蛋白質的含量,就可以計算出各種食物所能供給的熱量。1克碳水化合物供給熱量4千卡,1克脂肪供給熱量9千卡,1克蛋白質供給熱量 4 千卡。如一個人每日吃的食物中包含 450 克碳水化合物、40克脂肪和80克蛋白質,則可以得到的熱量為:

(4 × 450)+(9 × 40)+(4 × 80)= 2480 千卡。

人體的營養組織(人體的)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