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的來曆:臘八節的習俗來曆
臘八節,俗稱“臘八”,是指農曆臘月(十二月)初八這一天。臘八節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節日,因相傳這一天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并創立佛教的日子即農曆十二月初八,故又被稱為“佛成道節”。
在中國,有臘八節喝臘八粥、泡臘八蒜的習俗,河南等地,臘八粥又稱“大家飯”。是紀念民族英雄嶽飛的一種節日食俗。
臘八節飲食習俗|臘八節吃什麼:
1.臘八粥
臘八這一天有喝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又稱"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
在宮廷,皇帝、皇後、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并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
臘八粥熬好之後,要先敬神祭祖。之後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後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着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餘"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
2.臘八蒜
華北大部分地區在臘月初八這天有用醋泡蒜的習俗,叫“臘八蒜”。泡臘八蒜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臘八十幾天後,正值春節,由于醋的浸泡,蒜整體呈碧綠,非常好看,而醋也具有了蒜的辣味。大年三十,春節前後,就着臘八蒜和醋吃餃子、拌涼菜,味道很好。
3.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臘八豆腐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産,在春節前夕的臘八,即農曆十二月初八前後,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将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4.臘八面
中國北方臘八面方一些不産或少産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條擀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為什麼說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一過,年味就越來越濃了,所以就有”過了臘八就是年”這一-說法,"臘八節”民間流傳着吃“臘八粥”,泡臘八蒜有的地方是"臘八飯”的風俗。
童謠:小孩小孩你别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煮白肉,二十七殺年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鬧一宿,大年初-扭-扭。”這些童趣童真裡流露出了臘月孩童們對過年的無限期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