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湛江日報-湛江新聞網
4月20日,央視科教頻道(CCTV10)金牌欄目——《地理·中國》播出專題片《奇特的風俗·半島奇俗》。近半小時的節目以雷州半島為主角,從“人龍舞”“雷州石狗”“雷州灰塑”“蒲織品”“蛤蒌香粽”為切入點,向觀衆和網友生動展現了雷州半島的旖旎風光、人文風情和豐富民俗。
人龍舞率先出鏡
據悉,《地理·中國》屬于央視的科普類電視欄目,深受觀衆熱愛。該欄目以地質科考為線索,以普及地理學知識為宗旨,介紹地質學的新發現、新成果、新探索,展示地質地貌的新、奇、特、美。欄目在帶着觀衆感受大自然神奇魅力的同時,傳播科學知識,并傳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相互依存的理念。
4月20日播出的專題片《奇特的風俗·半島奇俗》中,一邊播放着湛江的美麗風光,一邊由主持人娓娓道來雷州半島的人文風情和豐富民俗。首先出場的是湛江人龍舞。數十名身穿紅衣,頭紮黃、紅兩色頭巾的村民,在東海島“中國第一長灘”上化身“人龍”,矯健地舞動起來。
舞龍隊隊長王宏偉的兒子今年8歲,已進入隊中擔任“龍角”角色,這也是王宏偉最初學習舞龍時承擔的角色,體現了一種傳承。“關于‘人龍舞’的起源有很多傳說。其中一個版本,是逢年過節看大戲時,小孩都喜歡騎在父親肩頭嬉戲,久而久之這種父子間的遊戲演變成了多人參加的‘人龍舞’形式。”
民俗文化專家、湛江市原群衆藝術館館長龐德宣在節目中表示,湛江人龍舞是中國民間一種很典型的舞蹈藝術,應該将這種傳統民俗傳承推廣下去。
雷州換鼓。 (視頻截圖)
特色民俗陸續登場
專題片介紹道,《警世通言》中記載——“從來說道天下有四絕:卻是雷州換鼓、廣德埋藏、登州海市、錢塘江潮。”其中位列第一的雷州換鼓,是古雷州半島的一種祭雷儀式,源自雷州先民“求雷、盼雷、敬雷、祭雷”的活動。
攝制組跟随相關專家前往雷州半島探索當地人民的生活風俗,在走訪中發現,随處可見風格迥異的“石狗”。雷州市雷祖祠文物保護管理所原所長謝元卿介紹,雷州境内的“石狗”大概有兩萬多尊,遍布各個村莊,“石狗”的作用主要是鎮守村口,保護村莊世代平安,另一種作用則是“祈雨”。
攝制組還發現村中的房屋建築上有着十分精細的雕飾——“灰塑”。“灰塑”是嶺南地區常見于祠堂、寺廟和豪門大宅的傳統建築裝飾工藝。“灰塑”中使用的灰是由雷州半島海岸邊常見到的錐形螺殼燒制而成的貝灰,其耐酸、耐堿、耐高溫、耐腐蝕的特性十分适宜雷州半島濕熱的氣候環境。
專題片還介紹道,在雷州半島上有一種植物——蒲草,無論天氣多麼幹旱,它都能蓬勃茂盛地生長。當地的農家婦女們常三五成群地坐在一塊,一邊聊天、一邊編制蒲草,帽子、小筐、背包、草席……這些輕巧透氣的蒲織品早已成為雷州人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
奇異香草“蛤蒌”也是雷州半島人必不可少的故鄉記憶。這種包含生命的香草始終深受當地民衆的喜愛,于是人們将它命名為“蛤蒌”二字,諧音“合老”,飽含“相合到老”的祥瑞寓意。
本文來自【湛江日報-湛江新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及傳播服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