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秋時期(BC770~BC476)缺乏關于人口方面的文獻資料,對于曆史研究來說,我們提倡的是有一分資料說一分話,因此無法在沒有任何史料記載的情況下妄下結論。
2、據推算,春秋初期諸侯國和周邊不屬于周王朝諸侯體系的“蠻夷”政權(如楚、吳、越、庸、白狄、赤狄、陸渾戎、山戎、孤竹、義渠、百越、巴、蜀、百濮等)共計大大小小上千個“國家”。這些國家或部落(部落聯盟)多數屬于早期城邦或酋邦的性質,一般以很小的城鎮(邑、都邑)為中心,包括周邊面積不大的農村,實行“國野制”,即将人口分為“國人”(國都和都邑内的人口,即城鎮居民)和“野人”(國都和都邑外的人口,即農村居民,主要是農奴和少數民族居民等被統治人口)。
3、在這種情況下,人口是無法精确統計和計算的,直到戰國時期(BC475~BC221)各國陸續開始“編戶齊民”後才有較精确可信的人口統計。如果按平均每個政權或部落人口2萬左右來推算,那麼春秋時期總人口應該在2000萬上下。
4、目前對春秋時期總人口的估算有以下幾種觀點:①袁祖亮估算春秋時期總人口不超過1300萬,戰國時期人口才達到2000萬的規模;②王育民估計戰國時期總人口有2000萬,反推過來春秋前期人口隻有1000萬,後期達到2000萬,即春秋時期人口在1000萬~2000萬之間;③趙文林、謝淑君估計戰國時期人口有3000萬,即春秋中期人口已經突破2000萬大關。
5、按比較可信的專著觀點來看:葛劍雄先生主編的《中國人口史》主張戰國時期人口最高峰達到4500萬,秦滅六國後人口應該超過4000萬,那麼按他計算的1%人口年平均自然增長率反推,春秋時期人口應該在2000萬~3000萬之間;鄒逸麟主編《中國曆史地理概述》認為春秋戰國時代人口應該是2000萬或稍多,不過這主要是戰國時期的數據,春秋時期人口應該在2000萬以下。因為目前國内學者對春秋時期總人口的估算範圍在1000萬~3000萬之間,差異極大,所以目前隻能采取2000萬這樣一個比較平均、也相對得到大多數人認同的數據。
6、至于各國人口,那根本無法計算,因為完全沒有相關文獻資料。在曆史學領域,缺乏文獻資料的部分就隻能留下空白,不允許憑自己的想象來腦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