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府
西漢丞相與禦史府并稱“二府”,亦稱“兩府”。成帝時罷禦史大夫,改置司空,其名廢。宋代為了加強對内控制,以掌管政務的中書門下(政事堂、東府)和掌管軍事的樞密院(西府)共同行使行政領導權,并稱為“二府”,為當時最高國務機關。(中書門下的長官行使宰相職權;樞密院的長官即樞密使,地位略低于相。)又明清時對府“同知”的别稱,即第二知府之意。
三司
東漢稱太尉(大司馬)、司徒、司空為三司,唐以禦史大夫、中書、門下為三司。《新唐書·百官志》雲:“凡冤而無告者,三司诘之。”五代、北宋稱鹽鐵、戶部、度支為三司,其長官稱“三司使”,掌管統籌國家财政之事,元豐後廢。金以戶部之勸農、鹽鐵、度支為三司,貞佑時廢。明代以各省之都指揮使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合稱三司。清末以各省之布政使司(或民政使司)、按察使司(或提法使司)、提學使司合稱三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