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出師表中諸葛亮的忠誠表現在哪

出師表中諸葛亮的忠誠表現在哪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03 04:15:15

出師表中諸葛亮的忠誠表現在哪(看文中體現出來的諸葛亮的個人性格)1

諸葛亮沒有經曆過老年,他的人生一共隻有53個春秋,53歲,放到現在,還是個壯年呢,如何能是老年呢?

所以我常想,人年紀越大,越有智慧,假若諸葛亮能活到80歲往上,還不出生出多少值得後人推崇的智慧,而蜀國的命運大概率也會改變,隻可惜這些念頭,隻能在幻想中掠過。

諸葛亮大概是累死的吧,司馬懿說他“食少而事多,其能久乎”,諸葛亮幹起工作來,是既拼命,又細緻謹慎,事無巨細,他都要一一過問,别人去管他不放心,不是懷疑别人,而是知道别人做的不會那麼細緻入微,這幾乎成了他的習慣。

所以我常常又想,太過于拼命地工作,是不是又成了諸葛亮不夠“聰明”的一個方面呢?保存體力,慢慢來的話,從長遠看,更有利于整個的事業,但是話說回來,我們這都是從事後看,事後談的,當事人誰能算的那麼準呢?如此去要求一個人,太不現實,太苛刻了,也太夢幻了。

出師表中諸葛亮的忠誠表現在哪(看文中體現出來的諸葛亮的個人性格)2

以上言及的諸葛亮的性格,其實從他的《出師表》中,就能體現出來,這篇表文本身,很大一部分内容,就是具體的事務分工的精細安排和建議,另一部分是談及自己對先帝的感念,以及報國的決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擺事實,講道理,娓娓道來,因為是臣對君的表文,又不能太過直接,要委婉、溫和,要讓劉禅看着舒服,舒服了,才能聽得進去,才能樂于接受,不然,上表亦毫無作用。

要去打仗了,要去北伐了,後方的事情,他放心不下,諸葛一生唯謹慎,他不希望劉禅和宦官走得太近,親了小人,勢必就會遠了賢臣,那不就重蹈了桓靈二帝的覆轍了嗎?所以他一定要在表文中,把人事安排寫好,把賢臣給劉禅指出來,然後讓他隻要按此去用人,就可以了,就不會出錯了。但話又不能說的生硬,不然皇帝覺得你如此替我做主,行我該行之事?于是諸葛亮除了行文語氣與用詞的謹慎外,又特别提及“願陛下托臣以讨賊興複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明确指出要以身作則,這下别人就好接受多了。

出師表中諸葛亮的忠誠表現在哪(看文中體現出來的諸葛亮的個人性格)3

諸葛亮是個愛操心的人,什麼事都放心不下,通俗地說,這就是他寫《出師表》的最大的原因,辦事謹慎,愛操心,特别富有責任心,盡職盡責,鞠躬盡瘁,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特别靠得住事。此外,諸葛亮性格中,還有一點,就是特别具有原則性,這就具體表現在他對制度建設抓的很緊,落實的很到位,執行的很嚴格。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異法也”。制度要完善,執行起來要一視同仁,宮中府中不能有兩樣,不然何以服衆?該獎勵的獎勵,該罰的罰,都一定要落實到位。

具有責任感的人,特别是具有高度責任感的人,他也一定是個重情義的人,《出師表》的後面部分,諸葛亮追憶自己與先帝的相遇,相知,相随,開拓事業的曆程,其中既有自己的深情的一面,又深知肩上擔子的分量何等之重,情與義,交融疊加,讓一代名相把自己所有的精力和才智,揮灑在了蜀漢“興複漢室,還于舊都”的事業之上。

當然,諸葛亮這麼說,可能還有一個微妙的原因,那就是提及先帝,更易于使劉禅“信服”和“聽得進去”,哪怕不高興也罷,也得假裝樂意地接受,我想找個因素,也不能說完全沒有。好在劉禅基本上,至少在面子上,還是聽諸葛亮的話的,隻是在具體的操作上,也果然應了諸葛亮的擔心,蜀國後期宦官亂政,黃皓給劉禅出了很多馊主意,這也足見諸葛亮之先見。

北伐未成,英雄悲歌,不過也絲毫未影響諸葛亮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自26歲走出茅廬,諸葛亮為蜀漢事業,奮鬥了27年,鞠躬盡瘁,問心無愧。

出師表中諸葛亮的忠誠表現在哪(看文中體現出來的諸葛亮的個人性格)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