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沒看過《愛情神話》是不完整的。”最近,《愛情神話》在上海堪稱現象級電影,從富有生活氣息的上海話對白,到洋溢上海風情的取景地,甚至電影同款蝴蝶酥都成了朋友圈的熱議話題。據燈塔專業版數據,截至12月30日7時30分,電影《愛情神話》票房突破1億元,其中上海城市票房2630萬元,約占總票房的四分之一。影片被很多人稱作年度最佳國産片,但目前的票房成績離大衆心目中的“爆款”還有距離。
全程使用滬語,影響了外地觀衆的觀影熱情嗎?《愛情神話》導演、編劇邵藝輝在接受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影片在籌備初期就已經考慮過使用滬語所帶來的票房影響,目前的結果在預料範圍内,“我從來沒有後悔過使用上海話,也不考慮推出普通話版。對我來說,把作品做好,把故事表達好是最重要的。”
邵藝輝在片場
“《愛情神話》不是滬語教學片”
山西人邵藝輝不會講上海話,劇本也是用普通話寫的,但她決定要用上海話來表達這個故事。“一開始我想讓身邊的朋友來演,對素人來說,說方言更能找到感覺,對專業演員的表演也有幫助。”
《愛情神話》通過女性視角拍出了不一樣的都市故事,用市井煙火打造出“上海老友記”的溫暖氛圍。領銜主演徐峥、馬伊琍、吳越、周野芒等都是上海人,全程上海話也是劇本吸引他們的點。飾演蓓蓓的吳越覺得,作為一個上海人,第一次用方言來演戲新鮮且興奮,她趁此複習了一遍有些生疏的上海話。
馬伊琍飾演的李小姐有句台詞,“一個女人這輩子沒浪迹過天涯也是不完整的”,“浪迹過天涯”幾個字明顯是普通話的發音,普通話和上海話夾雜着講,也是當代上海人的特色。
飾演小皮匠的甯理是北方人,有上海觀衆挑刺他的上海話口音不夠地道,不過在現實中,皮匠、裁縫等往往也不是本地人。還有人認為台詞中有些地方“洋泾浜”。邵藝輝覺得,地道的滬語表達不是電影要追求的内容,“《愛情神話》不是滬語教學片,語言是服務于故事的,首先要把故事講清楚,意思表達準确就可以。在上海,每個區的口音也有區别,這是一種真實狀态,沒必要追求所有人口音一緻。”
“在信息接收上”外地觀衆無差别
全程滬語,外地觀衆能看得懂嗎?一位北京觀衆表示,自己像在看外語片一樣,幾乎全程在盯字幕,“到飯桌上的精彩戲份時,眼睛有點忙不過來,既想看演員表演,又想看他們到底說的啥。”但這位觀衆也覺得,電影如果不是使用上海話,會缺少現在的韻味。
“《愛情神話》沒法做成普通話版,它就是拿上海話演的,上海話的語速比普通話要快。”邵藝輝并不認為上海話會對外地觀衆形成觀影障礙,“我幾乎沒有在台詞裡寫上海話的梗,最多像‘十三點’這樣。但就像看外國電影時,即便有很多俚語不懂,也可以通過上下文語境推測出含義。在信息傳達和接收上,外地觀衆和上海觀衆不會有差别。”而且,老白母親兩次說到“十三點”,都是演員張芝華自己發揮的。飾演老烏的周野芒也為老烏加入了很多地道的上海詞彙。
最近,《愛情神話》影評刷屏朋友圈,邵藝輝有空也會看。看到有人質疑《愛情神話》裡缺少外地人,不是“本真”的上海,她感到有些委屈。“如果電影裡都講普通話,會缺少你一言我一語的‘戲’的感覺。《愛情神話》是一個愛情小品,折射不了太多内容。就像不能要求犯罪片裡一定要有完整的感情線,兩小時的電影注定是有局限的。我從沒有野心拍一個非常地道、真實、全面的上海。我最想要的是拍一個好玩、好看的故事,隻是放在了上海。”
蝴蝶酥“現在改名叫芈慶鋪子”
徐峥眼中的邵藝輝“非常護本”,是個在文字上較真的人。不過,如今引發上海人争論到底是天鑰橋路上哪家店的“蝴蝶酥”是劇本裡少有的改動。
“原來叫楊慶和,現在改名叫芈慶鋪子了”。邵藝輝記得,拍攝那天馬伊琍經紀人給劇組買了很多小吃,其中就有蝴蝶酥。正好劇情上需要,就拿來當道具。“原來劇本裡就寫到他們開始吃吃喝喝、閑聊,改成具體的蝴蝶酥,更地道、鮮活。”當時她沒來得及品嘗味道,但發現演員們都吃得很香,連停機了都還在吃,他們在銀幕上流露的,也是生活化的真實表達。
不會講上海話并不影響邵藝輝執導滬語片。在片場,她和演員、工作人員用普通話溝通交流。“我聽得懂上海話,他們說上海話時,我知道台詞對不對,交流起來也沒有障礙。”有時候,一些台詞直接換成上海話會比較拗口,或者無法直接拿上海話“翻譯”,徐峥等人也會提出修改意見,讓語言順暢一些。
邵藝輝沒想過要學說上海話。“能聽懂就可以了,我連英語都還沒說好。”她笑着說,在上海生活六七年,朋友裡外地人居多,上海的朋友也會照顧他們講普通話。“其實有了共同的價值觀才能更好交流,這比會說本地語言更重要。”
“愛上”上海的生活
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後,邵藝輝在北京寫過半年劇本。“其實我後來是跑到上海療傷的。”她坦言,一開始選擇上海沒什麼特殊的理由,但很快愛上了這裡的生活。
初到上海,邵藝輝租住在繁華的淮海中路。“我不需要上班,既然來了,肯定選生活最舒服,飯店、咖啡館最多的地方,朋友們也都住在那一帶。而且,隻要你認真找,市中心也能租到便宜的地方,還可以和朋友分攤房租,父母也會資助我。”不過,繁華地段也有一個麻煩,房東常常要賣房子或漲房租,邵藝輝為此搬了幾次家,但都在那條路上。
最窮的時候,邵藝輝身上隻有兩萬多元存款。“當時有點焦慮,但沒想過回老家,就想着趕緊掙錢,不管是賣電子煙還是寫公衆号。其實賣電子煙不賺錢,我隻能賺一點差價,主要還是靠寫公号、接廣告、打賞。”
她覺得,上海是一個自由、包容的城市,靠各種撰稿的收入也勉強能養活自己。“我有很多作家朋友,大家都沒有什麼錢,但是都覺得生活還可以。如果回到老家,文化産業不夠發達,不知道自己還能幹什麼。”
“生活給了我起筆的落點”
平時,邵藝輝會去看流行的展覽、話劇,尤其住在上海話劇中心附近,如果不去看,好像白白浪費了機會。這些文化藝術滋養也潛移默化在她的作品裡。在《愛情神話》開頭,老白和李小姐就是在上海話劇中心看話劇約會。“在上海,不管是中年人、青年人,社交生活常常是看電影、話劇、展覽,這是其他地方不會有的特點。”
邵藝輝和老白原型白紅衛結識在上海周邊的同裡小鎮,當時,有人辦了一場60後畫家和90後作家的對談。“他給了我很多創作的靈感,比如白老師有混血的孩子,這個元素被挪用到李小姐身上。但原型人物和現在的角色千差萬别,白老師的畫和老白完全不一樣,現實生活中,他早就辦過畫展,也沒有那麼多女人。他們的共同元素主要就是畫家,愛做飯、打鼓,還有姓氏。”
她覺得,白這個姓特别好,老白,聽起來憨厚簡單。老白的好友叫老烏,是為了有黑白對立的感覺。盡管原型人物生活中也有一個邬姓朋友,但和電影裡的老烏并沒有關系。“生活給了我起筆的落點,但故事和角色需要重新虛構描繪。”
那些女性角色是邵藝輝邊寫邊“冒”出來的。寫完初稿之後,她會站在每個角色的角度上重新去看整個故事,并根據情節倒推人物的前史。“比如前妻看到前夫家裡出現了兩個不認識的女人,她可以憤怒,也可以雲淡風輕,可以摔門就走,也可以很快融入。”
她沒有想過該把《愛情神話》歸為商業片還是文藝片,也不覺得緻敬意大利導演費裡尼會讓影片有欣賞門檻,“你就把它當作一個好玩的故事,相信都市男女的情感交鋒不管哪個年紀都有。”
至于電影為什麼要叫《愛情神話》,是為了能和影片平淡、生活流的感覺形成反差。“我希望通過電影,提醒大家用一種更包容、開放的眼光去看待感情。人性本來就是很多樣的,感情觀也是很多樣的,不要輕易去批判一種感情态度。”
籌拍電影時,為了方便和影視公司交流,邵藝輝搬到北京居住,正好在上海的房子也到了租期。“我現在暫住北京,但還是挺想回來的。我幾乎大學畢業後就住在上海,朋友也都在上海。”
“年輕人要想清楚自己要什麼”
目前,邵藝輝還沒有創作《愛情神話2》的計劃,接下來,她想把之前的小說寫完,那是個沒有明确的地域色彩的作品。相比一方水土,她更想要寫人,隻是會考慮這樣的人物放在什麼樣的環境中合适,《愛情神話》也是如此。
《愛情神話》參加了FIRST青年電影展創投電影計劃,被徐峥相中,也成為FIRST至今為止創投體系中孵化最快、卡司配置最高的項目。
記者原本想請她向那些想到上海創作、生活的年輕人分享經驗,邵藝輝想了想說,“我其實給不了什麼經驗,我這次能成功完全是幸運。也許唯一能說的,就是一定要積極參加創投。”
剛滿30歲的她仿佛早在創作中深思熟慮過多種人生,會謹慎思考每一種可能性。“到上海未必要住在市中心,要看自己的需求,也未必要靠交本地朋友去融入上海,交朋友還是得三觀合适。重要的是,一個人要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有些需要放棄。比如我知道自己不想寫一些東西,要放棄掙很多錢,是我自己的選擇。年輕人要想清楚自己最想幹的是什麼,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
欄目主編:施晨露 文字編輯:施晨露
圖片來源:片方
來源:作者:鐘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