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桃李”比喻學生的原因來由如下:
據漢朝《韓詩外轉》記載,春秋時期,魏國大臣子質學富五車,他因得罪魏文侯,就到北方一舊相識家裡躲避。子質不願給朋友加重生活負擔,便開個學館,收學生教讀,借以糊口;
學館裡有一棵桃樹,一棵李子樹。凡是來上學的學生都跪在桃李樹下認先生。子質指着已結果的兩棵樹教導學生們說:“你們都要刻苦學習,要像這兩棵樹一樣開花結果。隻有學問高,才能為國家做出一番大事業”;
為了把學生教育成有用人才,子質認真教學。在他的嚴格管教下,學生們都發奮讀書,先後成才,成了國家的棟梁;
學生為了感念子質先生的教誨,都在自己住處親手栽種桃樹和李子樹;
子質到各國遊曆時,碰到了在各國當官的學生,并看到了學生栽的這兩種樹,便自豪地說:“我的學生真是桃李滿天下啊”從此,當老師的就以“桃李”代黎學生,并把學生多稱作“桃李滿天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