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千古識人術八觀

千古識人術八觀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2 14:07:01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還有一句老話,說的是"百聞不如一見",很多事情,你聽别人講多少次,不如自己親眼看一看;你看别人做多少次,不如自己親自上手試一試,正如有句老人言說得好:千學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練。

千古識人術八觀(老人言千學不如一看)1

有些人,生而知之;有些人,學而知之;有些人,過而知之。無可否認的是,咱們絕大多數人,屬于過而知之。畢竟那些天才隻占極少數。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既然是普通人,就需要用普通的方法來對待。

千學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練。人在實踐的過程中,感受最深切,經驗增長最快,直接的東西總是有力的。

千古識人術八觀(老人言千學不如一看)2

01

學和看有什麼區别?"學"相當于耳聽,"看"當然是眼見,"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眼見"比"耳聽"更接近事情的真相;看和練有什麼區别?"看"是觀察,而"練"是親自動手實踐,比"看"更接近實際。所以說,"練"最接近事情的實質,也最有利于我們掌握事情的真相。

千學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練。事情的本質不是那麼容易達到的,即使練習,我們也得經過長時間的、多次的重複,何況走馬觀花,隔靴搔癢?不下水,不論你懂得多少知識和技巧,也是學不會遊泳的。很多人總是會高估自己,而到實際操作的時候才能看出我們真正的能力。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學就是學習,而思就是實踐,不思考,學習是沒有效果的,永遠也轉化不成你的智慧。

人們常說,"走出去,看一看",就是因為在直觀中學習效果更好。搞科研的人為什麼非常注重實驗,也是為了在反複的"實際練習"中檢驗理論。

千古識人術八觀(老人言千學不如一看)3

一套理論,不論多麼玄妙深奧,天花亂墜,不能得到事實的檢驗,都無法成為定理和真理。世界各國都非常注重軍事演練,也是為了在"練習"中提高戰鬥能力。士兵們學習了很多理論知識,也進行了很多觀摩學習,但隻有在荷槍實彈的練習中才能真正提升戰鬥力。

李小龍從一個人出國學習到名揚天下,成為一代功夫巨星,一代擊技宗師的傳奇個人經曆激勵着一代代的人向他學習,為自己的目标而不懈奮鬥。李小龍頂着各方壓力,不斷突破傳統武學,吸取各方面特長,堅持自己的觀點,不斷把中國功夫推向世界,并以自己全新的哲學思想诠釋武學,創立全新的武道。這種标新立異的思想正是國人所需要的。

千古識人術八觀(老人言千學不如一看)4

李小龍說過:"在武術中,最重要的,就是對打。" 著名導演吳宇森說:李小龍的一生,充滿了中國精神。他創立截拳道并讓雙節棍風靡全球;他被《時代》評為"20世紀的英雄與偶像"對于李小龍的探索或許還完全不能夠概括。正如其墓碑所說: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

呂蒙發憤勤學的事迹,成為了中國古代将領勤補拙、笃志力學的代表,與其有關的成語有"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吳下阿蒙"等。

三國時期的呂蒙,出身貧寒,沒讀多少書,但他有雄心壯志,就是想帶兵打仗,成就一番事業。呂蒙由于知識疏漏,見識淺薄,被人們戲稱為"瞎子阿蒙"。

但呂蒙在志向的促使下,開始刻苦學習,開始閱讀很多兵書。他常跑很遠的路借來很多兵書讀,常至深夜。不過這些知識也沒讓他表現出什麼和别人不一樣的地方,這些書本上的知識并不能讓他真正帶兵打仗。不過呂蒙還是有一股刻苦勁,對讀書沒有松懈過。

呂蒙正是沿着千學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練的軌迹成為一代名将的。呂蒙先是學,但這不足以讓他成為一代名将,後來呂蒙跟着周瑜在赤壁大戰中觀摩,也不足以讓他成為一代名将,直到後來呂蒙接觸到帶兵打仗的實質,負責指揮戰鬥的時候,才成為了一代将才,才讓世人"刮目相看"。呂蒙帶兵打仗的時候,對兵法有了切膚體會,對周瑜的智慧有了真正的領悟,才成為了東吳棟梁。

假若呂蒙一直學,或者一直擔任副都督,也不會有漂亮的荊州一役。學還屬于間接接觸,看也在表層裡繞,隻有到練的程度,才接觸了實質,也才能成事。

千古識人術八觀(老人言千學不如一看)5

02

我們強調"千學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練",也不是要排除理論的重要性,理論也是相當重要的,沒有理論的指導,很多時候"練"就會成為瞎子點燈白費蠟。學是基礎,看是橋梁,練才有根基。不學就練,不看就練,是冒進,急功近利。

一個人學武術,如果一上來就跟人打,那樣隻會被打得鼻青臉腫,毫無勝機。在理論的指導下,勤學苦練,不斷精進,才是制勝之道。

沒有理論的指導,"練"就沒有高度,就很盲目。孔子有雲:思而不學則殆。就是說光實踐不學習也會做無用功。理論聯系實際,在實踐中印證理論,在理論中實踐,才是成功之道。

學得夠多了,看得也夠多了,要怎麼樣才能最終把本事學到手、把事情做成?還是要落實到實踐上。

強調"千學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練",也沒有否定理論的重要性,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隻有理論聯系實際,并且最終把重心落到執行上,這樣才能真正取得成功。

《亮劍》裡有個情節:李雲龍同趙剛商量搞一個特别小隊,挑選會武功的戰士,趙剛說:"那好,這事你盡快去辦!"

李雲龍說:"不用盡快,我馬上就去辦。"

執行力不講如果,隻講結果。

一個成功的将帥,首先應該是一個具有卓越執行力的人。

"千學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練",強調的就是一個執行力的問題。缺乏執行力,導緻自己一直渾渾噩噩地過日子,這樣的人不在少數。他們所謂的目标,往往隻停留在說的層面上。至于何時邁出第一步,或者邁出第一步後,能不能繼續走下去,就毫不在乎了。

有時候很多人之所以一事無成,不是因為他不夠聰明,而是因為他做事不夠堅決。連開始都沒有勇氣的人,又怎麼可能有能力去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呢?

特斯拉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這位當今世界最具有科幻氣質的創業者,他的員工曾經這樣評價他:

工作阻滞或者跨部門下達命令時有阻撓,埃隆挂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有問題随時打電話給我,我不關心問題到底是什麼,我要馬上解決。"

有問題,就立刻去解決,這就是執行力的體現。

千古識人術八觀(老人言千學不如一看)6

03

很多題目自己明明在課堂上聽懂了,課後的習題也基本會做,但一到考試時就不會了。很多知識自己明明記住了,但考試的時候就是想不起來。考卷上的有些題目感覺很簡單,但自己就是做不對。

很多同學反映,在學習中經常出現這樣的現象,比如對于某類數學題,看參考答案可能一看就懂,聽老師的講解可能一聽就會,然而一到動筆測試可能一做就錯……學習仿佛陷入"一看就懂、一聽就會、一做就錯"的怪圈之中。這就是通常所說的"眼高手低"現象。那麼,産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呢?

1.學習時三心二意,注意力不夠集中。

有些新知識當時覺得好像是記住了,但實際上要麼新信息根本就沒有納入或整合到原有的知識結構中去,要麼新建立的知識結構較為紊亂,沒有形成有意義的知識結構,不能持久記憶。這是由"不認真記"導緻的"眼高手低"現象。

2.學習時不講究方法。

所記的信息引不起特殊的刺激,因而印象不深、記憶不牢。這是由"不會記憶"導緻的"眼高手低"現象。

千古識人術八觀(老人言千學不如一看)7

3.沒有及時複習,所記的知識得不到強化,結果記憶淡化,一時回憶不起來。

這是由"勤奮不夠"導緻的"眼高手低"現象。

4.過分依賴"看"和"聽",忽視"做"和"練"。

有些同學認為,既然能看懂或聽懂,顯然已經會了。其實不然,能看懂或聽懂與會做完全是兩碼事。就像學騎自行車,不曾有騎自行車經曆的人看别人熟練地騎覺得非常簡單,但當自己去騎時便會手忙腳亂。

這種情況在學習中表現得較為普遍,也很隐蔽,危害較大,是"眼高手低"現象的典型表現形式,可視為"聰明有餘,踏實不足"。

5.忽視歸納和總結。

歸納和總結是重要的思維方式,通過歸納和總結而形成的概括性技能可以解決那些具體的、富于變化的問題,達到以概括應多變的效果。

有些同學學習很刻苦,做了大量的練習,但效果不明顯,算得上是"事倍功半",個中原因可能就是練得盲目,不注意歸納和總結。

練得盲目是指在練習解題的過程中,雖然做了大量的練習,但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在練什麼,或者是"進得去、出不來",不能在練習的實踐中總結出規律性的東西。練得盲目很難提高自己的解題能力,所以練得盲目還不如不練。此種情形可視為"稀裡糊塗"導緻的"眼高手低"現象。

總之,解決聽懂不會的關鍵是:主動思考,從題目出發,已知是起點、所求是終點,條件是路标,隻要駕駛技術好,就一定安全到達目的地!

千古識人術八觀(老人言千學不如一看)8

總之,"千學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練"這句俗語,要告訴我們的一個道理便是:實踐出真知。要想真正的掌握一門技術,光是學習和觀察是遠遠不夠的,隻有實踐才能将知識刻進心裡。知識,光是死學,知識永遠是一潭死水。隻有将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才能夠實現知識的真正的價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