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圖”、“洛書”是華夏文化的源頭,是兩幅中國古代文明圖案。
《易·系辭上》裡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聖人是指人類文化始祖伏羲。傳說裡伏羲氏時,有龍馬從黃河裡出來,背着一幅“河圖”,然後又有一神龜從洛水裡浮出來,背着“洛書”。伏羲根據這“圖”、“書”創造出八卦,後來周文王依據伏羲八卦研究成文王八卦和六十四卦,并分别寫了卦辭。
還有傳說,大禹時,洛陽西洛甯縣境内,洛河中有一隻神龜,背着"洛書"出來,獻給大禹。大禹根據洛書的内容進行治水,并且成功,最後劃分天下為九州。大禹還根據洛書的提示,制作了九章大法,治理天下,這些章法流傳下來後,被收入《尚書》中,名《洪範》。
如果去分析伏羲八卦和九章大法,就可以發現其實河圖洛書所表達的是一種數學思想,使用了數字性和對稱性這種數學裡最直接、最基本的特點,它的基本内涵是“和”或“差”的計算。但曆代的人因為它們是“龍馬負之于身,神龜列之于背”,所以為它們添加了神秘性。
“河圖”和“洛書”究竟是誰發明出來的,長什麼樣子,因為時間實在太久遠,一直是中華文化的千古之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