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38年,DC漫畫公司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個超級英雄——超人,并且大獲成功。
然而,在很多讀者心中,期待一位更加貼近現實的超級英雄誕生。
于是DC決定在旗下《偵探漫畫》中,創造一個“以凡人之軀,比肩神明”的超級英雄。
1939年,蝙蝠俠終于誕生了。
白天,他是哥譚市的億萬富翁,花花公子;晚上,他便化身為哥譚的黑暗騎士,懲戒罪犯。
随着時間的演進,對蝙蝠俠的诠釋也逐漸豐滿。
角色不僅停留在形象和裝備上的變化,風格也有很大的差異。
直到80年代,蝙蝠俠的各個方面才最終成形。
而蝙蝠俠的故事,更加側重角色的現實性,對于敵人的塑造也别具一格。
仿佛敵人越瘋狂和狡猾,對蝙蝠俠的精神影響越大,使得布魯斯越來越孤獨和偏執。
而自蝙蝠俠登上銀幕以來,有衆多明星飾演過這位超級英雄。
不同的明星,诠釋着不同的蝙蝠俠,各有各精彩的故事。
誰才是你心中的蝙蝠俠?
1966年,亞當·威斯特主演的古早版《蝙蝠俠》。
這個版本的蝙蝠俠,純粹是為兒童而拍的情景喜劇。
蝙蝠俠負責賣萌,反派負責賣蠢,故事橋段誇張、老少皆宜。
所以,嚴格意義上不能算在我們要講的行列内。
後來,美漫業發生了巨變,創作者都開始将漫畫映射社會現實。
于是在1986年,弗蘭克·米勒出版了迄今為止最偉大的漫畫之一——《黑暗騎士歸來》。
不管是畫風還是故事,這本漫畫在當時引起了巨大轟動。
在1989年,由鬼才導演蒂姆·波頓執導,邁克爾·基頓主演的《蝙蝠俠》橫空出世。
盡管這部電影上映前,遭受到了抵制,但是真香定律打了很多人的臉。
片中對蝙蝠俠的一些設定,一直被沿用下來,成為蝙蝠俠的經典标志,比如說低沉的聲音。
不可否認,邁克爾·基頓版蝙蝠俠,就像是從漫畫中走出來一樣。
“I’m Batman”(我是蝙蝠俠),這句話也是基頓設計的。
隻可惜,在《蝙蝠俠》和《蝙蝠俠歸來》兩部電影後,邁克爾·基頓就宣布退出該系列。
在我看來,基頓近乎完美的表現,颠覆了觀衆對蝙蝠俠的印象。
《蝙蝠俠歸來》上映後,華納似乎嘗到了甜頭,想憑借蝙蝠俠這個IP,占據更大的市場。
于是華納邀請喬·舒馬赫接過導筒,接連執導兩部蝙蝠俠電影。
但事實證明,喬·舒馬赫的能力完全不行。
在開拍前,喬·舒馬赫根本沒有看過漫畫,對蝙蝠俠幾乎一無所知。
盡管影片雲集了很多大牌明星,但是在舒馬赫的操刀下,浪費了這麼好的陣容。
整部電影粗制濫造,服裝、劇情、場景等完全沒有原著的精髓。
如果非要找亮點,這個版本兩位主演的顔值真是養眼。
方·基默飾演的蝙蝠俠,典型的高富帥,正好符合布魯斯韋恩的人設。
而妮可·基德曼飾演的蔡斯·梅裡黛恩博士,真的是太美豔了,讓人目不轉睛。
總的來說,《永遠的蝙蝠俠》是一部失敗的作品。
這部電影過後,喬·舒馬赫把演員全換了,拍了續集《蝙蝠俠與羅賓》。
其實,當官宣喬治·克魯尼出演新版蝙蝠俠的時候,業界一片看好。
一方面,喬治·克魯尼正處于事業巅峰,有着強大的票房号召力;
另一方面,帥氣多金、風流倜傥的喬治·克魯尼,跟布魯斯·韋恩有着幾分的相像。
不可否認,該片的演員陣容是相當華麗的,但憑靠演員陣容,一部電影也難以成功。
事實也正好印證了這一點,《蝙蝠俠與羅賓》上映後反響平平,甚至還被評為時代最差電影50部的第一名。
這部号稱有史以來被搬上銀幕的電影中最爛的一部,從人物場景設計到腳本制片都爛的一塌糊塗,完全淪為了好萊塢商業片的反面教材。
至此,喬治•克魯尼版蝙蝠俠,也成為被诟病最多的一個版本。
接連兩部電影的失敗,華納直接将“蝙蝠俠”這個IP雪藏起來。
直到8年後,才得以重新回歸。
2005年,華納看着漫威紅紅火火,自己也不甘寂寞,決定重啟蝙蝠俠。
于是華納在思考再三後,将導筒交給了克裡斯托弗·諾蘭。
同樣對漫畫不感興趣的諾蘭,在電影中加入了更多對現實的思考和人性的辨思。
于是諾蘭通過《黑暗騎士》三部曲,為這個系列開辟了一個新的篇章。
通過獨特的視角,把蝙蝠俠這個傳奇漫畫角色帶回了他的本源。
重新解構了億萬富翁、花花公子的布魯斯·韋恩,是怎樣變成罪惡的懲罰者——蝙蝠俠。
諾蘭構建的蝙蝠俠,是個有血有肉的存在,符合原著漫畫的精髓。
布魯斯·韋恩是血肉之軀,會害怕,會退縮、會受傷,但蝙蝠俠不是,所以即使傷痕累累,也會毫不猶豫走向戰場。
于是從布魯斯·韋恩學有所成,回歸哥譚成為蝙蝠俠,到離開哥譚,蝙蝠俠的完美落幕。
三部曲不僅做到了風格的統一性,同時也呈現了一個完美的結局。
在我看來,電影背後所承載的,已經遠遠超越了一部超級英雄電影所能承載的重量。
在《黑暗騎士》三部曲後,DC不甘落後,跟着漫威的步伐開始構建自己的電影宇宙。
本·阿弗萊克版蝙蝠俠,雖說沒有以獨立電影的姿态出現,但是依然圈粉無數。
在很多觀衆心中,他是公認的最像蝙蝠俠的一個版本。
雖然大本的體态臃腫,但是也符合中年版布魯斯韋恩。
而且整部電影的基調偏于暗黑,高度還原讓大本獲得了不少影迷的肯定。
這時的布魯斯韋恩,早已失去了昔日的輝煌。
盡管他一直化身蝙蝠俠在除惡,但是漸漸感覺到力不從心。
面對來自外星的威脅,他變得瘋狂,面對敵人拿出了更加暴力的手段。
對于這種心裡變化的描繪,電影可謂是絕了。
後來,理智戰勝了沖動,布魯斯韋恩結識了一幫夥伴,組建了正義聯盟。
在正義聯盟裡,他就是團隊的大腦。
不僅繼續守護着哥譚,還保護着整個地球。
在2022年,接過衆多前輩的衣缽,羅伯特·帕丁森成為了新一代的蝙蝠俠。
羅伯特·帕丁森版蝙蝠俠,有着與以往的“蝙蝠俠”完全不一樣的形象和特質。
故事主要講述布魯斯·韋恩決定成為“蝙蝠俠”的第二年,這時的他還年輕,也更迷茫更脆弱。
這個版本的蝙蝠俠,打擊犯罪比以往更狠更絕。
面對罪犯質問他的身份時,他并沒有說出那句招牌台詞:“I am Batman”。
取而代之,是一句陰沉、可怕的“我即複仇”。
為何蝙蝠俠會變成這樣讓人感到陌生?
因為此時的哥譚,讓布魯斯看不到任何能夠通過正義的方式,來改變這種城市的希望。
不得以,才走上了以暴制暴的道路。
他要令所有人的罪犯都對自己産生恐懼,成為了他們心中的夢魇。
甚至可以說,此時的蝙蝠俠是“至惡”的存在,比所有“惡”都還要“惡”的存在。
這種壓迫感,在以往的蝙蝠俠電影中是沒有的。
如果非要一句話來形容,那麼可以這樣說:
作為血肉之軀,布魯斯可能被忽視、被打敗,但是作為蝙蝠俠,他卻是一種人人皆知、又令人恐懼的、堅不可摧的化身。
由此可見,《新蝙蝠俠》把“恐懼是一種工具”這一概念貫徹全片,呈現了迄今為止最危險的蝙蝠俠。
那麼這一次,羅伯特·帕丁森版蝙蝠俠,又将如何守護哥譚呢?
總的來說,經過這麼多年,蝙蝠俠依然是好萊塢最賺錢的IP之一。
自登上銀幕以來,《蝙蝠俠》系列電影,總共斬獲50.27億美元票房(超300億元)。
(《蝙蝠俠》4.11億、《蝙蝠俠歸來》2.67億、《永遠的蝙蝠俠》2.8億、《蝙蝠俠與羅賓》2.38億、《黑暗騎士三部曲》23億、《蝙蝠俠大戰超人》8.73億、《正義聯盟》6.58億)
不知道,《新蝙蝠俠》會不會有亮眼的表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