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川菜品類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1. 截止2021年9月,成都川菜餐廳數量共20717家,為本地餐飲市場第二大品類(表1);
2. 川菜品類仍以大衆平價消費為主,其中,人均41-60元價格段占比最大,為23.19%,而80元以下占比接近80%(表2);
3. 中高端品質川菜市場發展空間較大,人均80-120元中端市場占比不足總數的五分之一(表2);
4. 川菜品牌多呈現“小店”連鎖化,憑借靈活機動性保持市場活力與份額;
5. 中大型聚會餐飲需求缺口或大有可為。
▲ 表1,2021成都主要餐飲品類餐廳數量
▲ 表2,成都川菜人均消費水平分布
名稱:蜀廚小匠
區域:四川成都
設計公司:大石代場景化餐飲空間設計
成都餐飲品牌【蜀廚小匠】,位于成都三環外犀浦鎮,品牌創始人深耕本地中餐市場十幾年,【蜀廚小匠】是周邊家庭百姓消費的口碑老品牌。
近幾年,企業深感因顧客消費頻次下降,競品撬動以及品牌老化所導緻的生意下滑趨勢越加明顯。
2020年與大石代的合作并調整了品牌升級策略,在其大衆消費的基礎之上,增加“輕商務”場景體驗,不僅迎來爆火排隊,餐廳生意好轉,而且得到了新老顧客的充分認可!
一、從宏觀大盤中,找到品牌“輕商務”升級之路
1)消費者要的品質餐飲,平價川菜已經不能滿足
從C端來看,消費者趨向于為品質、健康買單,為悅己為美好的體驗買單;從B端來看,品牌“美好”消費意識的覺醒, 促使餐飲品牌需要把好的體驗、好的模式變現,挖掘出更多的消費需求。
▲在消費升級和成本倒逼的共同作用下,成都餐飲市場整體呈現人均消費提升的趨勢。其中,中高端消費增長顯著。
2)“新中産”崛起,商務餐飲需求暴漲回歸
在需求側,成長起來的80/90一代的“新中産”占據消費客群的主流,它們的消費方式已經從品牌消費過度到精緻(品質)消費階段,需求的不再是奢侈品,而是體驗品。
他們對消費價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場景體驗中的品質、文化、社交、身份等是他們更加關注的重點。
餐飲消費習慣也以小型聚會及商務宴請為主,大衆化的場景體驗已經不能滿足其消費需求。
·社交聚會成餐飲消費的重要訴求
▲據《中國餐飲大數據2020》線上消費者調研結果顯示,2019年近50%的人每周外出和就餐2-4次,外出就餐5-9次的人占比也達到了22.53%。在繁榮的成都餐飲市場,外出就餐次數比之更甚。
▲随着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就餐已經不再滿足“吃飽”的基本訴求,社交和體驗才是餐飲的重要功能。在對消費者外出就餐目的的調研中,朋友、同事聚會排名第一。
社交是人們外出就餐時的一個重要需求,朋友聚會、家庭聚會等都是機遇社交需求而産生的消費場景。吃到了好吃的食物,消費者還希望餐廳能提供良好的環境氛圍和恰到好處的服務。
·餐飲“場景化體驗”變身品質生活代名詞
越有顔值越有内容的餐飲場景化體驗,越讓消費者樂意在社交網絡中秀出來,以彰顯自己的品味。
以網紅餐廳為例,消費者一邊抱怨網紅店不好吃,另一邊還是前赴後繼地去網紅店“打卡”,是因為它們重組了消費者對氛圍、環境以及社交認同的需求
3)跳出傳統川菜紅海,“輕商務”成為市場補位性風格
從整個市場風格基本面來看,“輕商務餐飲”風格存量不多,具備差異化基因,“輕商務”已然成為區别于“民俗”場景化體驗的市場補位性風格。
二、【蜀廚小匠】開啟“輕商務”場景化體驗維度
的品牌差異化競争
1)“品質場”打造有儀式感的商務社交場景體驗
【蜀廚小匠】“輕商務”場景化體驗,用現代化的設計語言,以及石材、金屬、皮質等設計材質,奠定“輕商務”品質場的基調。并将“品質場”作為首要也是最重要的場景戰略特質,存在于每個功能區間。
“品質場”打造的背後是設計對商務餐飲客群追求品質、安靜、精緻、私密的社交需求的深刻洞悉。
“品質場”讓就餐脫離“飯局”的表象,增強與特定消費階層的配襯,場景化消費體驗作為介質,如同高端食材是頂尖的社交貨币,場景化體驗空間亦是。
“輕商務”場景體驗的設計重點在于包間,選擇商務消費的人群,必然注重私密性,絕大多數是包間消費。
而包間的精緻/品質與否,直接決定品牌是否能能承載80以上甚至更高的“輕商務”人均消費。
2)“品質場”着重對就餐舒适感的關照
【蜀廚小匠】同時非常注重“品牌場”的舒适性,以及商務輕奢體驗的打造,增大人均就餐面積和包間面積、數量,讓消費舒适度與體驗感更強。
3)“消費場”補充親切的售賣氛圍,“生活場”讓藝術不脫離生活
“輕商務”場景化體驗的地方特色依然在,煙火氣依然在,人氣依然在,但它們在場景體驗中所處的權重在減弱。
“消費場”是基于明檔售賣氛圍的營造,以煙火氣場景充分調動消費興奮阙值,豐富的地方菜品展示夯實品牌的川菜産品主義;
“生活場”守住20%的煙火氣,沉穩“品質場”需要溫暖“生活場”的平衡。向下補充大衆、家庭消費的親切氛圍,商務不拒客,精緻又親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