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把丹丹氣壞了,老師打電話說她兒子考試就考了56分,小學的孩子,不及格,說孩子上課總愛摳手,抖腿,或是東張西望,喊他起來回答問題也答不上來,說她孩子要是再這樣,就得考慮留級的問題。丹丹回去就把兒子大罵一頓,讓兒子進屋寫作業,可兒子就是不好好寫,一會上廁所,一會兒摳手指。丹丹知道這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更是生氣,質問孩子到底腦子裡在想什麼,兒子支支吾吾說不出話。
我想大家都知道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是件挺嚴重的事兒,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成績,但這真是孩子有什麼問題?那可不一定,很多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但是玩兒的時候卻全身心地投入,這就不能說孩子注意力難集中,分明是不喜歡學習。
所以這是說明教育的方式出了問題,為什麼孩子難以對不喜歡的事情集中注意力?這才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
一、強迫孩子做不愛做的事有不少家長想讓孩子發展的更好,所以對孩子的期望較高,希望孩子能多才多藝,所以強迫孩子做了許多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才會導緻孩子對學習有不好的印象,從心裡就抗拒。
我小學關系不錯的一個同學,每周六去學古筝,周日去上預習班。但她學習成績一直都是中下遊,總是跟我抱怨自己很累,不想上課。我問她是因為喜歡古筝才學的嗎?她說是爸媽說要培養她的興趣愛好,讓她學的,但她根本不喜歡,上課時總是不想聽。
其實家長應該在孩子小時候培養孩子對一件事情的興趣,而不是強迫孩子去學一個東西。不然孩子隻會抗拒學習。注意孩子的興趣愛好加以培養才對,這樣做可以對他造成積極的影響,讓孩子愛上這個事情,并投入進去,也是為了讓孩子知道付出才有收獲的道理。
二、過于溺愛家長的溺愛,讓孩子變得不會克制自己的情緒,以前對孩子“唯命是從”,想要什麼買什麼,不喜歡什麼就扔掉,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不會規範自己的行為,認為自己“不喜歡就是不喜歡,我不用強迫自己喜歡”。
孩子不喜歡,自然會有抗拒的心理,會産生不看不聽不想的狀況,而且這種心理恰恰也說明孩子不會克制自己,難道其他孩子就不知道玩比學有意思嗎?當然不是,隻是他們會克制,并且知道學習的重要性。
三、太忙,沒時間陪孩子出去玩
沒時間帶孩子出去玩,見更多的市面,孩子的适應能力自然會變差。孩子适應能力差,導緻孩子更不容易接受,所以開始變得不喜歡,厭倦。例如下課十分鐘,上課後,難以收心,以至于上課時前面聽不進去,後面進度跟不上,最後直接放棄了。
因為孩子的适應能力是需要培養的,家長應該多帶孩子出去走走,多見見市面,應對各種環境,應對的多了,孩子自然學會了自我調節,知道如何去适應新環境、新氛圍。
四、經常批評孩子孩子經常遭到批評,父母經常吼孩子,孩子的情緒壓力會大,對自己失去信心,認為自己做不好事情,以至于對什麼事情都不能集中注意力。
所以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對孩子多鼓勵,哪怕孩子寫作業寫的不好,錯的太多,但孩子的作業完成度高,也可以誇一誇,至少是孩子獨立完成的,漸漸地會發現孩子對學習越來越有信心,越來越愛學習。
以上這些是針對于孩子不喜歡的事才不集中注意力,還有一些孩子是無論幹什麼,注意力都難以集中,這樣的孩子就應該考慮是否存在感覺功能失調的可能,或是大腦發育不完全,導緻神經系統興奮和抑制過程發展不平衡。
總結:教育孩子要細心觀察,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下滑,家長不應總是責備孩子,更不能把自己的焦慮帶給孩子,因為孩子還沒有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家長就應該考慮是不是自己的問題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