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星星為什麼一閃一閃的還會發亮

星星為什麼一閃一閃的還會發亮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8 17:11:06

“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童謠。

夜晚仰望星空看繁星閃爍,有沒有在腦海中飄過這個問題:小星星們為什麼會一閃一閃“眨眼睛”呢?

星星為什麼一閃一閃的還會發亮(奇妙科普一閃一閃亮晶晶)1

其實是由于地球的大氣層分布不均勻,猶如層層透鏡,射入其中的光線便會發生多次折射層層彎折。遙遠的星光要到達我們的視野同樣需要穿過大氣層的多次折射和彎折。

而且大氣層(尤其是其中的對流層)非常不穩定、一直在無規則的湍動,經過彎折的星光會随之改變方向:星光有時偏離我們,星星便好像消失了一樣;有時則剛好射進我們的眼睛,星星便也重新出現,因此星星變得忽明忽暗、“一閃一閃”的。

這個原理如同,豔陽下看到遊泳池底晃動的明亮條紋一樣。

水面猶如大大小小的透鏡,某些地方陽光比較集中,看起來比較明亮,有些地方則比較暗。大氣也像遊泳池的水一樣,一直在晃動,造成影像上下左右晃動甚至是顔色、明暗變化。

由此可見星星閃爍的現象是由于大氣層的擾動,星星閃爍越頻繁,就意味着高空氣流越不穩定,天氣也會發生變化,一般遇到這種情況,來日非風即雨,故而有 “星星眨眼,來日變天”之說。

為什麼太陽和月亮不會閃呢?

星星為什麼一閃一閃的還會發亮(奇妙科普一閃一閃亮晶晶)2

太陽直徑約為140萬千米,與地球距離約為一億四千九百萬千米,如此算來從地球看太陽的視角約為0.5度,差不多是我們伸直手臂,食指寬度的一半。

這樣的角度足以讓我們透過望遠鏡觀察太陽的表面,研究太陽黑子等現象。月亮雖然小,但是由于距離地球較近(平均約為40多萬千米),所以視角跟太陽差不多,約為0.5度。

星星為什麼一閃一閃的還會發亮(奇妙科普一閃一閃亮晶晶)3

除了太陽以外的其他恒星,都距離我們非常遙遠,例如離太陽最近的恒星——比鄰星,雖然實際直徑也有二十一萬千米,但是由于距離我們約為4.2光年,所以對于地球上的觀察者來說視角隻有百萬分之一度。

正常人眼能分辨的視角為1分(1/60度),所以我們看到的隻是一個亮點,稱之為光的“點源”。從這一點源發出的光線穿越層層大氣時便極易受到大氣擾動的影響,發生閃爍。

由此可見,相對于其他恒星來說,太陽和月亮并不是亮點,而是亮圓盤,又稱“面源”,由無數光點組成。面源的光線即使有部分被折射偏移開,我們仍然可以接收到剩下部分的光線,因此太陽和月亮的影像看起來相對穩定。

行星那麼小,為什麼不會閃?

行星内部沒有核反應,沒有足夠的能量支撐形成太大的體積,行星的質量也往往比恒星的小。

例如,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木星,其直徑約為14萬千米(約為太陽的十分之一)。在地球上我們觀察木星卻發現視角約為0.01度,和遙遠的恒星比起來要大得多。普通的雙筒望遠鏡便足以看到它們。

由此可見,較近的系内行星對于我們來說也是“面源”,所以相比較遙遠的恒星來說,系内行星這種面源比較不容易“閃爍”。通常情況下,我們可以根據這個特點,來分辨夜空中“眨眼”的恒星與不會“眨眼”的行星。

在太空中看到的星星不會閃嗎?

星星為什麼一閃一閃的還會發亮(奇妙科普一閃一閃亮晶晶)4

如果說在地球上看到星星“眨眼”,是由于大氣層氣流的幹擾,那在太空中看到的星星是不是不會閃爍了呢?

當然,沒有了大氣層“調皮”的擾動,在太空中去觀賞普通的恒星的确是又亮又穩定。但凡事都有例外,就在茫茫宇宙中,存在這樣一些天體,它們不需要外界的擾動自身就會閃爍。

比如“變星”和部分雙星系統等:變星本身星内系統不穩定,會有周期性的爆發,所以看起來會閃爍;而在一些雙星系統中,亮星和暗星彼此繞轉,時掩時露,也會出現閃爍的效應。

這樣看來,也不能絕對的說“太空中的星星就不會眨眼”了呢!

星星為什麼一閃一閃的還會發亮(奇妙科普一閃一閃亮晶晶)5

匈牙利攝影師利用在拍攝過程中移動相機,并延長曝光時間的方法來觀察閃爍的恒星,通過這個方法拍攝出來的星光像是在視野中行走,形成一條光亮的軌迹。

通過結果的對比可以發現,行星在相機移動過程中形成的光線軌迹顔色和寬度較為穩定;而恒星的軌迹則變得多姿多彩,由此可以說明在拍攝曝光期間,恒星這類點源受到大氣擾動而造成的亮度和顔色上的變化,要比面源類的行星顯著。

而且通過對位于不同位置恒星的拍攝發現,越是接近地平線的恒星(與地平夾角越小)閃爍效果越明顯,這是由于靠近地平線的星光需要穿越更長距離湍動的大氣層才能到達觀察者,因此受到的影響更大。

星星的顔色都是一樣的嗎?

上圖中恒星星光的軌迹呈現出五彩斑斓的顔色是由于大氣擾動、光的折射等多種原因綜合造成的。真實的星星又是什麼顔色的呢?它們的顔色都是一樣的嗎?

星星為什麼一閃一閃的還會發亮(奇妙科普一閃一閃亮晶晶)6

星軌拍攝體現出星星的顔色 / 作者于2013年10月3日拍攝于呼倫貝爾

如果觀察得夠仔細,便會發現滿天星鬥不僅閃閃爍爍向我們眨着眼睛,而且它們的顔色也各不相同,有紅色的、橙色的、黃色的、白色的甚至是藍白色的。這又是為什麼呢?

原來恒星的一生也和人的一生一樣,從誕生到衰亡經過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

星星從誕生到中年期,溫度不斷上升,直到中年期達到頂峰,中年期過後,可供熱核反應的原料逐漸耗盡,溫度開始下降,直到死亡。在這個變化過程中,恒星的顔色随着溫度的變化而改變着。表面 溫度較低的恒星呈現紅色,其次為黃色,表面溫度高的恒星呈現白色和藍白色。

我國著名史書《史記》中記載,二千多年前的漢代,參宿四是黃色的,可是今天我們觀測到的參宿四卻是淺橙色的,說明參宿四的溫度在逐漸降低,它正從壯年走向老年。

太陽的表面溫度是6000°C,現在正是它的 “中年”時期,看起來是黃色的。天空中最亮的恒星是天狼星,它表面溫度約為10000°C,所以看起來是清白色的。織女星也發出白色光,差不多有10000°C;天蠍座那顆亮亮的“心宿二”,從它的火紅色就可知道它的表面溫度不會超過 3600°C。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