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确處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關系,既拓展文化産業發展的市場化路徑,又确保發揮文化的引領作用。引入市場機制,走市場化道路,是推動文化産業發展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的一個核心問題,就是正确理解和準确把握市場内涵,真正确立市場在配置文化資源中的基礎性地位,充分發揮市場在文化産業發展格局中的資源優化整合作用。但同時必須看到,文化産業是一個特殊領域。文化産品不僅具有商品屬性,而且具有精神文化屬性,承擔着文化傳播和社會服務的功能。如果在市場化進程中放棄或者弱化文化的引領功能,文化産業發展就有可能走向歧路。因此,應在促進文化企業充分發揮其市場能量的同時,不斷引導其提升社會服務功能,把文化的經營性和公益性有機結合起來,不斷提升文化産業的社會效益。
2、正确處理政府文化力量與民間文化力量的關系,把政府的助推力量同民間的自發力量有機結合起來,形成推動文化産業發展的合力。長期以來,政府集中了大量文化資源,一直承擔着管文化和辦文化的雙重職能。這不僅增加了政府管理的成本,也制約了民間文化力量積極性的發揮。随着文化體制改革的深入,各種民間文化力量開始逐步釋放出來,形成了活躍的民間文化生産力。但是,民間文化力量較為分散,難以形成規模,而且往往缺乏全局戰略,這是影響其積極作用充分發揮的一大因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一方面需要加大文化體制改革力度,進一步明晰政府的文化服務職能,使政府的文化資源更多地集中在發展公益文化方面,使廣大人民群衆能夠真正得到實惠;另一方面需要強化政府的文化管理職能,完善文化管理制度和文化發展政策,最大限度地激發民間文化力量的積極性,釋放民間文化資源的能量,引導和規範民間文化實體規模化發展,把民間文化資源真正轉化為現實的文化生産力,實現政府文化力量與民間文化力量的良性互動,形成推動文化産業發展的合力。
3、正确處理借鑒國外文化産業發展經驗與保證國家文化安全的關系,在大力借鑒國外文化産業發展經驗的同時,增強國家文化安全意識。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文化産業發展還比較落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充分借鑒發達國家文化産業發展的經驗與做法,盡快提高我國文化産業的發展水平。但必須注意的是,文化不僅有世界性和普遍性,也有民族性和國家性。在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蕩的今天,出現了意識形态文化化與生活化的趨勢。一方面,文化産品中融入越來越多的意識形态内容,文化越來越成為意識形态的承載者;另一方面,意識形态也越來越向文化靠攏,一些意識形态的東西開始變換形式,由原來直接的政治方式向以文化為主要表現形式的綜合方式轉變,一些原本帶有較強意識形态色彩的内容在戴上文化的面紗後呈現“中性”的色彩。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應注意在借鑒國外文化産業發展經驗的同時,強化國家文化安全意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