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聽說這部影片光特效就耗資3億,除此之外還有無數的道具,手稿等等,但最終事實證明,付出終會有回報。比起劉慈欣的原作,郭帆導演真是将細節縮放以及情節增删把握的堪稱完美,在短短兩個小時内要将這麼龐大的“流浪計劃”完整的呈現在觀衆面前着實不易。
2、在導演郭帆看來,《流浪地球》體現出的是“中國農耕文化的烙印和對土地的眷戀”,是中國人的故土情結與對家園的眷戀根植于千年的農耕文明曆史,從而讓這種科幻叙事理念有了獨特之處,這種文化和精神内核讓“中國式科幻”有了一種确鑿的可行性。
3、很難一句話概括這部國産硬核科幻影片究竟涵蓋了多少内容:家庭,國家,民族,信念,堅持,犧牲,親情,團結。但我認為最能描述這部影片的就是兩個字——希望。
4、面對太陽的加速膨脹,為了生存,人類似乎沒有選擇餘地,除了向前還是向前。希望往往是在最絕望的時刻迸發出來的一束光,在這部影片中,這是一束高達5千公裡的光,一束承載着35億人生命的光。就在這光的兩端,我們見證了超越一切的父子情。“兒子,當你擡頭就能看見木星的時候,爸爸就回來了。”,“現在我看到了,可是你到底什麼時候回來?”,劉啟和父親的生離死别似乎在那麼龐大的背景下顯得微不足道,但真正觸動我的,正是他們舍小我為大我的奉獻精神與家國情懷給了芸芸衆生以希望。其實在空間站爆炸的一瞬,劉啟父親的名字就已經被刻進了曆史中,這無疑已經是對英雄最崇高的緬懷。從科幻回歸現實,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人不在少數,氫彈之父“于敏”,沙特記者“卡舒吉”,探月之父“歐陽自遠”,他們都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可愛的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