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不要再交這些智商稅

不要再交這些智商稅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7 06:07:07

在微商比現在更紅火的一段時間,我的一個高中同學斥巨資加盟了一個微商品牌的總代理。巨資差不多是4線小城一套三室兩廳的首付吧。我當時就驚呆了!因為該微商的産品是内褲,賣點是“穿他們家品牌的内褲,女士可以治療婦科病,男士可以治療前列腺疾病”。我覺得作為一枚大學畢業生,受了這麼多年的教育了,就算不信馬列主義,起碼能明白“有病得去醫院治療”這點吧。你能相信這樣的産品能賺錢?

不要再交這些智商稅(為什麼你一直在交智商稅)1

當然,産品可能不賺錢,但模式賺錢,微商的盈利套路一直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一層一層的總代、區域總代、城市總代下去,到了最後一個小代理,産品價格已經吓人。歸根結底,微商不是通過賣産品來獲得盈利的,而是通過人頭代理費賺錢的。産品最後都堆積在每一個小代理手中。

去看微商的朋友圈,内容大多隻有這麼三種: 曬單,我今天賣掉了十幾二十幾百單诶。配圖是收錢截圖和快遞單。 業績達标,美美地、帥帥地參加遊輪、香格裡拉、大别墅、大會場的團隊活動了。配圖是穿着晚禮服和西裝筆挺的美圖了3遍以上的自拍。 幹了幾個月微商,我靠自己的能力買車買房了。配圖是4S店的橫幅“恭喜某某團隊某某某喜提瑪莎拉蒂”及購房處房本加橫幅“恭喜某某代理喜提大别墅”。

去看微商隊伍,人群集中在四五線城市、家庭主婦、低學曆者。我覺得原因在于他們都:

  • 1、想賺大錢,大城市五光十色的生活吸引着小城人民。
  • 2、生活太平靜,想自己做點事,想擁有自己的收入,特别是全職太太。
  • 3、相比之下,暫時找不到比微商更低門檻、賺錢更快、更輕松的工作了。

之前加入這些微商隊伍的最後一級代理,現在家裡成堆的内褲吧?而且微商坑的往往隻剩下至親和朋友。一開始,朋友關心你想支持你,“你開始做這個生意啦,那我支持一下。”但不會一直一直地支持啊。那些交過的智商稅,真的是因為大家的思考裡永遠忽略了這一點:因果關系。

不要再交這些智商稅(為什麼你一直在交智商稅)2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因果關系,就是佛教裡面的“因果”,種什麼因,受什麼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善惡之報,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這些。所以心安理得地覺得“我不信佛,不怕因果,沒有關系”。

不,此處的因果是因果關系。是因為什麼原因,得到了什麼樣的結果。

比如“因為穿了這個牌子的内褲,所以婦科病好了”,不存在這樣的因果關系的。

日本大學教授中室牧子和加州大學的助理教授津川友介的《原因與結果的經濟學》一書中,專門闡述了“如何鑒定兩個事件之間是否真的存在因果關系”

作者自序稱這本書花費了巨大的心血,隻是為了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正确理解了因果關系和相關關系的差異,訓練自己思考是否存在因果關系,就可以擺脫偏見或無稽之談的束縛,做出正确的判斷。

作者把正确區分因果關系和相關關系的方法論稱為“因果推理”。

當然,既然作者的目的是為了便于大家理解,所以書中也是用了淺顯易懂的方式去詳盡地講解了因果推理最根本的思維方法。大家可以把本書當作因果推理的“入門的入門”。既然是入門的入門,自然也不涉及到經濟學的基礎知識,也沒有用到任何公式。每個人讀完之後,起碼能理解真的因果關系是什麼樣的關系。

不要再交這些智商稅(為什麼你一直在交智商稅)3

通過書中的辦法,我也來重新審視一遍那些我們交的朋友圈智商稅,然後根據“因果推理”法去一一破解。

判斷因果關系的三個要點

判斷兩個變量屬于因果關系還是相關關系時,可以通過以下三個問題進行質疑。

1、是否“純屬巧合”?

書中用了圖表的方式,說明“溫室效應的加劇導緻海島數量下降”。看表格數據,兩個事件看似有關,其實這就是純屬巧合。像這樣兩個變量的變化趨勢隻是碰巧相似,這是“僞相關”。

不要再交這些智商稅(為什麼你一直在交智商稅)4

比如“吉蔔力的詛咒”,有人通過幾個數據得出“隻要日本的電視台播出宮崎駿導演領導的吉蔔力工作室的電影,美國股市就會下跌”。美國的《華盛頓時報》也曾報道過這條法則并一度引起熱議。但是,這條法則正的是“純屬巧合”造就的典型的僞相關。(經濟學會把這種情況成為存在“噪音交易者”)

其實在生活中常發生這樣的事,大家誤以為的因果,可能是“封建迷信”。比如“去看了某某大仙,病就好了。”這是我的一個醫生伯伯說的笑話,在鄉下醫院工作,會遇見一些病人傷寒感冒之類的,吃了醫生開的藥,但并不信任這個藥,還會去看“大仙”,“大仙賜了神水”,ta喝了,最後病好了,并不會以為是醫生開的藥的效果,而會說是“大仙神力”。再一傳十、十傳百,“大仙”有神藥,去求藥的人就多起來了。明明是巧合,卻有很多人當成是“因果”。

探讨“是否存在因果關系”時,一定要先質疑一下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是不是純屬巧合呢?

2、是否存在“第三變量”?

專業術語說同時影響原因和結果的“第三變量”也叫“混雜因素”,它可以把純粹的相關關系包裝成因果關系。

不要再交這些智商稅(為什麼你一直在交智商稅)5

書中的例子是“體力好的學生學習能力更強”。可能一些家長看到這個觀點,就馬上讓孩子去鍛煉身體了。但是,判斷“體力與學習能力之間存在因果關系還為時太早,說不定有另外的變量同時影響着孩子的體力和學習能力。比如“父母對教育的熱衷程度”等。熱衷教育的父母可能會讓孩子學習運動項目或者注重飲食健康,同時還會督促孩子好好學習,因此孩子的學習能力就比較強。這則事例中,提高孩子學習能力的不是體力,而是“父母對教育的熱衷程度”。

生活裡面,朋友圈裡有這樣的廣告“睡了某某牌乳膠床墊的人睡眠質量都變好了”。可能一些朋友看到這個都去買該品牌乳膠床墊了。但是,睡這個床墊的和睡眠質量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的。極大可能有另外的變量影響着睡眠質量。比如“最近工作壓力不大,孩子已經考完高考了”,原來因焦慮而引起的睡眠質量不佳,現在無壓力,自然變好了。

所以,探讨“是否存在因果關系”時,還要質疑是夠存在同時影響原因和結果的“混雜因素”。

3、是否存在“逆向因果關系”?

書中的案例時警察與犯罪的關系,警察多的地方,犯罪案件數量也多。但是将警察多視為犯罪案件數量多多原因難免有些牽強,倒不如說因為這個地方犯罪多發,所以部署的警力多。本以為是原因的事件,其實是結果,本以為是結果的事件其實确實原因。這種就叫“逆向因果關系”。

一家餐廳的位置特别難定,所以位置少。或者這個事件和結果也可以倒過來,因為餐廳的位置本來就少,所以特别難定。

當兩個變量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時,原因再次出現的時候,能得到的是一樣的結果。但是不存在因果關系時,每一次原因再次出現,幾乎不可能得到相同的結果。

不要再交這些智商稅(為什麼你一直在交智商稅)6

那麼我們又如何證明因果關系呢?

如何證明不存在上述三種情況呢?方法就是對現實和“反事實”進行對比。“反事實”是指對過去未曾發生的事實所做的假設,例如“假如當時沒有……,那麼……”。需要将設想的與現實完全相反。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會有這種的想法:

“如果當時進的是另外一家大學,我現在的工作會不會比較好?”“如果當時沒有離開他,我現在會不會過得比較好?”

這些都是典型的反事實思維。

法國哲學家布萊士·帕斯卡曾經說“如果克裡奧帕特拉的鼻子再塌一點,世界史就會改寫了。

所以要證明因果關系的存在,必須對“事實”中原因發生後的結果與“反事實”中原因發生時的結果進行對比。

書裡面用的假設是珠寶行公關部做廣告投放活動,是哪些變量影響了最後的銷售數據。如果有時光機,兩個同一時間段,一個投放廣告,一個不投放廣告,用銷售額的差别,來證明了“廣告和銷售額之間的因果關系”。

不要再交這些智商稅(為什麼你一直在交智商稅)7

這種用“時光機”來制造反事實當然是不現實的,也就需要我們用“最貼切的值”替換反事實,還是延續剛剛的假設,假設你有4家店,其中2家投放廣告,另2家不投放,最後的銷售額會有什麼樣的差别。

不要再交這些智商稅(為什麼你一直在交智商稅)8

那麼想象不出正确的反事實就會被無稽之談蒙蔽嗎?作者強調的是明确是夠存在因果關系,是對比事實的結果和反事實的結果。比如之前在網上有一些消息說,一個老太太活到100多歲,人家問她長壽的秘訣,她說想喝酒喝酒,想抽煙抽煙。那大家就會誤以為是“因為抽煙喝酒,所以老太太長壽。”要證明抽煙喝酒和長壽存在因果關系,就必須用”同一個老人在沒有抽煙喝酒的情況下的壽命“的反事實的結果進行對比。

“大數據”已經變成我們的日常生活了,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輕而易舉地從裡面分析出有用的數據,若想在大數據時代獲得一席之地,不僅要學會分析數據,更要掌握解讀數據分析結果的能力,而因果關系的推理就是其中的一個有用的能力。在美國,“因果推理”是大學的課程内容之一。如果你不想再交智商稅,不想被朋友圈的各種非因果關系吸引,那就努力掌握因果關系推理這項能力吧。

19世紀傑出的美國思想家、作家拉爾夫·愛默生說了,淺薄的人相信運氣,強大的人相信因果。

不要再交這些智商稅(為什麼你一直在交智商稅)9


關注【F小姐讀書】,一起越來越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