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20多年,僅憑6部電影,迅速建立口碑、打造個人品牌、拿下數獎并跻身中國名導行列。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我的觀感
說實話,在看《無名》之前,我從來沒有聽說過程耳這個名字。可能是我太孤陋寡聞了,也可能是程耳導演太低調了。
唯美精緻的畫面、沉穩冷靜的表演、“城市魂魄”的方言、多線叙事的方式、循環遞進的結構,讓我看得雲裡霧裡,可峰回路轉,最終還是看得明白。這些是我看完電影《無名》之後的真實感受。
觀影結束出了影院,我意猶未盡,腦海裡不停地在想: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人能拍出這樣一部好看的電影?在強烈好奇心的驅使下,我開始搜索。不搜則已,一搜吓一跳。為什麼呢?因為,
他是别人眼中的創作天才、最浪漫的導演、作家型導演、用鏡頭寫作的詩人……
他從1999年畢業到至今,在二十多年時間裡,僅僅拍出了6部電影,這其中還包括他的處女作畢業短片《犯罪分子》和今年的《無名》。憑借前五部電影,他收獲了諸多獎項和數次提名。
與此同時,在他的影片中,總能看到衆多中國電影知名演員的身影,比如高葉、高圓圓、葛優、黃磊、黃奕、賈樟柯、梁朝偉、倪大紅、孫紅雷、王珞丹、徐峥、闫妮、袁泉、章子怡、周迅等。
以上,這些搜索結果都足以證明程耳是位才華橫溢的導演。
程耳導演
在我看來,他也是這樣一個人:沉穩、冷靜、有思想、有深度、友愛、愛文學的斜杠文青(導演/編劇/剪輯/小說家)。這些總結來自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的回答,例如:
沉穩、冷靜、有思想、有深度:
“電影是一個相對昂貴的事業,需要動用這麼多資金、人力、物力,所以,我挺看重創作的出發點,回歸嚴肅創作的出發點。重要的是,一部作品如何能夠抵禦時間的洗滌。無論電影的美學還是思想,即使曆經漫長歲月,依然沒有過時、曆久彌新,這才是作品最終的價值。”
友愛:
“我盡量讓演員能在放松的狀态下演戲。我從來沒有直接要求該怎麼演、該怎麼動。我會想先看看演員自身是如何思考、如何感受,以及如何說詞、如何演繹的,然後再去調整。我會盡力營造這樣一種安靜的、讓人容易集中的環境。”
愛文學:
“在我看來,一切事物的營養都來源于文學,一切事物。所有的交流都離不開文學。很難想象,缺乏文學教養的電影是怎樣的?文學不僅是一種表述方式,也是我的人生底色。大家評價我的電影,說畫面、表演、構圖,我仍然認為所有的基礎都是文學。如果說我的作品有一點特别,那一定是由文學帶來的。”
難怪魯豫在結束對程耳導演的采訪後,這樣說到:
“程耳是在好好地拍電影的一個人。他有很多的表達,他會在影片當中,很堅持地、很認真地、很藝術地做着自己的表達:他對于生命、他對于生活、他對于時代的思考。我特别尊敬這樣的(人)。”
我的感悟接下來,我想談一談我從程耳導演身上所感悟出的三點道理,不知能否引起你的共鳴?
道理一:Less is more 少即是多
程耳導演雖然不是高産導演,作品屈指可數。但是他拍攝的每一部影片都是良心之作、都是精品。“我比較信奉拍少一點,拍好一點。”(程耳語)
他的這種求少求精的做法,為他帶來了所有你我可以想象的到的精神物質類的獎賞。我很佩服程耳導演那份遠離市場的喧嚣和浮華,潛心追求藝術品味的淡定和執着。
所以,我覺得我們應該向程耳導演學習:凡事不要貪多,而是要求精!
仔細重新審視自己過往的人生,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到對你最重要的事情上,并且心無旁骛地去做好這件事情就夠了。我想這就是,少即是多的真正内涵所在吧。
道理二:獨處是一種能力
程耳說:“我特别耐得住寂寞,因為我是枯坐型的人。寫劇本期間,我早上九點鐘去工作室,晚上九點鐘回家,可能有一天寫很多,也可能發一整天呆。……我相信,真正的好東西是個人化的,隻有耐住足夠多的寂寞才能出來的,而不是喝口茶吃次飯唱個歌鬧騰出來的。對于我來說,創作是比較嚴肅的,我相信枯坐的價值。”
枯坐,換言之,就是獨處。
叔本華說:
“一個人隻有在獨處時才能成為自己。誰要是不愛獨處,那他就不愛自己。因為一個人隻有在獨處時才是真正自由的。”
的确,獨處不是孤獨,而是一種能力,即獨處力。
唯獨靜下來獨處時,才能自觀、自省,獲得自在感和真正的自由。
哥倫比亞作家馬爾克斯總結得特别到位。他說:
“比起有人左右情緒的日子,我更喜歡無人問津的時光,一個人最好的狀态就是獨處的時候,安靜、自在。不用周旋于别人情緒,也不必刻意判斷他人的心思,自己陪同自己,回歸一個真實的自己。”
我們的靈魂需要成長的空間,而這隻有在靜下心來獨處的時候才能實現。
所以,今天開始練習獨處,做個耐得住寂寞的枯坐者吧。
隻要堅持,假以時日,具有獨處力的人,注定與衆不同!
道理三:生活需要“留白”之美
留白是藝術創作的一種手法。留下空白,渲染出神秘唯美的意境。
我國南宋的繪畫大師馬遠是留白高手。他的《寒江獨釣圖》裡,隻有一隻小舟和一個垂釣的漁翁。畫中沒有一滴水,卻讓人感覺滿幅皆水。這種大面積的留白技法,給足了觀賞者巨大的想象空間。
除了繪畫藝術,在其它很多藝術創作中,如建築設計、音樂、攝影、室内裝潢等等,處處都能看到刻意留白的痕迹。
藝術創作講究留白,人生同樣也需要留白。留白的人生是怎樣的?
在我看來是這樣的:删繁就簡、舍棄虛浮、舒放自若、張弛有度。
正如《見識》的作者吳軍所說的那樣:
“很多人認為我是個善于利用時間的高手,問我如何才能同時做更多的事情。事實上,我做事的訣竅恰恰和大家想的相反,就是少做事,甚至不做事。我時常站在一生的高度去審視自己真正要做的是什麼,然後打破思維定式,拒絕所有那些即使不去做天也不會塌下來的事情。”
的确,生活中我們要學會給自己留白,不要總是把人生之弦調得緊緊的,把日程安排得滿滿的。留白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智慧和一種能力。要知道什麼該堅守、什麼該割舍,做到心中有數,明明白白。畢竟“生命可以随心所欲,但不能随波逐流。”(《貓的報恩》)
但願我們每個人都能意識到生活中留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也能成為自己人生的留白大師!
一心若靜,萬事皆順。
一心若亂,方寸難容。
結束語
程耳導演曾說:
“我最大的目标是,一個和我素未謀面的,八竿子也打不着的人,看完我的電影或者小說後,會真心的喜愛。我覺得這對我來說,是最重要的事。”
作為八竿子打不着的人,文章最後,我想發願程耳導演的下一部電影能早日出爐,如果是《無名2》,那就更好了!希望他不要讓我們等太久,呵呵……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如果喜歡我的文字,就用你的方式告訴我吧。
我們下次再漫聊。祝安!
#電影#
#電影《無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