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 信息火爆,各種養生節目、養生書籍競相出爐,衆說紛纭,讓很多人不知所措。一些老人常常無所适從,不知道怎麼做,怎麼吃。“養生熱反映了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但将某個養生之道生搬硬套到自己身上,就有失偏頗了。”
不能生搬硬套:現在一些所謂的養生,很多是把過去的說法拿來,冠以養生的帽子。比如老話說秋天是進補的季節,于是很多人吃狗肉、吃羊肉。但實際上現在氣候變了,我們的飲食結構也變了,體内很多東西還沒有代謝出來,一團火在裡面了,還要補這麼多東西,一定是火上燒油。
不要以偏概全:張三可以說張三的養生之道,李四也可以介紹李四的保健經驗,但這些經驗在你身上未必适合,還是要結合實際情況。“我曾遇到過一個老先生,從一本養生書看到介紹敲打腎俞穴好,他敲得很使勁,最後尿血了。不是說敲打腎俞一定會尿血,或者敲打就一定好,關鍵是看你适不适合。”
囫囵吞棗:很多人一聽說吃什麼食物能養生,就努力吃,以至于偏食。比如高血壓病人聽說多吃芹菜有益,就天天吃,家裡有血壓低的人則一口不敢吃。其實食養看重的是食物的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營養價值,把食養等同于食療,往往就不知該怎麼吃了。
誇大藥物或食物的作用:溫長路指出,一些所謂的“養生專家”把某種食物包裝成萬能的,所以就出現吃綠豆、泥鳅的現象。食物沒有最好和最壞之分,各有所長和所短。種類豐富,營養全面才是正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