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國數據統計機機構Statista發布了兩篇關于手機輻射的文章,分别總結了輻射量最高和最低的幾款手機。文中的數據來源是德國聯邦輻射防護辦公室(The German Federal Office for Radiation Protection),部分品牌多款機型中招,被冠以了“輻射量高”的帽子。權威的數據來源和網上的媒體傳播使得大家對這兩組數據的關注度格外的高。那麼手機輻射究竟是如何測量的?作為消費者,我們該如何看待手機輻射?本文将會為大家做出解讀。
■輻射值是如何測量的?
國際上通用的電子産品輻射散發量衡量單位為“W/kg(瓦每千克),也就是大家所說的SAR值(Specific Absorption Rate,電磁波吸收比值)。瓦是衡量能量的單位,這裡的能量就是手機散發出的電磁波能量,這些能量是手機使用無線電傳輸數據和語言時的“副産品”,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手機輻射。
瓦每千克中的千克是指人體組織的質量,所以SAR衡量的就是單位時間内每千克的人體組織會吸收多少輻射。
在測試手機輻射時,各國的測量細節不同,但大概方式一樣,都是在打電話時測量單位時間内人體頭部每千克吸收多少輻射。測量時,大家都會模拟最壞情況。比如把手機天線盡量貼近人頭、選用成年男性進行測試(成年男性頭部體積更大)、把手機放置在人頭上最能吸收輻射的部位。這樣測出來的數據就能最客觀地代表一部手機的輻射水平。
圖源:網絡
除了打電話時的SAR值,也會有國家規定測試手機(工作中)攜帶在身上時,對身體産生的SAR值。
■對頭部輻射vs對身體輻射
在Statista總結的兩組數據中,隻包括了打電話時手機對人頭部的輻射,而沒有提到這些手機在運行時被放置于衣服口袋中時對身體的輻射。下面兩張圖是Statista總結的數據:
頭部輻射最高的手機(圖源:Statista)
頭部輻射最低的手機(圖源:Statista)
為了更全面地了解這34部手機的輻射水平,我們從德國聯邦輻射防護辦公室的數據庫中找到并整理了這些手機的身體輻射數據,從低到高排了個順序。大家可以看看相比于頭部輻射的排名變化。
從上表可以看出,在頭部輻射數據中領先的手機不一定就有好的身體輻射值,在頭部輻射中表現差的手機也可能會有優秀的身體輻射數據。最明顯的逆序例子就是小米A1,從Statista總結出的頭部輻射最差蹿升到了身體輻射的第二好。小米品牌(紅米Note5發布時紅米未獨立)的四款手機也有了更好的表現。“堕落”的例子則是LG,上榜的三款LG手機在頭部輻射中名列前茅,輻射量很少。但在身體輻射中,LG就集體下滑到末尾。
■生活中的輻射無法避免
除了手機之外,其它電子産品、醫院X光、核磁共振、太陽及其它天體(宇宙輻射)和地球礦物等也會散發出輻射,被人類吸收。
太陽會散發輻射(圖源:網絡)
美國環境保護署稱,普通美國人所受輻射量的48%都來自醫學治療過程。鑒于接觸輻射源的形式和頻率差異并不大,我們可以把48%這個數據應用到世界其它人口身上。所以電子産品不是最主要的輻射來源,手機就更不是了。
核磁共振會散發輻射(圖源:網絡)
■不超标無需擔心
雖然我們剛剛通過數據給這些手機進行了優劣排序,但它們都沒有超标(不同國家标準不同,但大都是不得超過2 W/kg),所以消費者大可放心。在購機時,不要因為多零點幾的SAR值就影響自己的購機決定。除非候選機型在輻射值之外的比拼下完全平手,這時SAR值才有了一絲的參考價值。
本文編輯:張哲
關注泡泡網,暢享科技生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