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并大量應用于生産,使得我國在全球水稻育種領域領先,也解決了中國基本口糧問題,國家給予做出突出貢獻的袁隆平先生崇高的禮遇,謝華安、顔龍安、周開達等人均被評委院士。袁隆平先生解決了方向問題,并發現了野敗不育系;全國科研大協作完成了三系配套,并解決種子生産問題。
一、雜交水稻發展的簡單過程雜交水稻的基本思想和技術,以及首次成功的實現是由美國人Henry Beache在1963年于印度尼西亞完成的,并由此獲得1996年的世界糧食獎。由于Henry Beache的設想和方案存在着某些缺陷,無法進行大規模的推廣。後來日本人提出了三系選育法來培育雜交水稻,提出可以尋找合适的野生的雄性不育株來作為培育雜交水稻的基礎。雖然經過多年努力日本人找到了野生的雄性不育株,但是效果不是很好。
袁隆平先生屢獲國際大獎
1966年2月28日,袁隆平發表第一篇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刊登在中國科學院主編的《科學通報》,這是老先生通過幾年在田間發現天然雄性不育株,并完成人工授粉,得到雜交種的試驗總結。1973年,以他為首的科技攻關組完成了三系配套并成功培育雜交水稻,實現了雜交水稻的曆史性突破。1976年獲得規模化生産種子的成功,這是雜交水稻成功推廣的标志年份。1986年提出“兩系法亞種間雜種優勢利用”的發展觀點,經6年艱難攻關,與研究人員成功地突破了兩系雜交稻關鍵技術并推廣應用,取得了良好的增産效果。
二、早期有突出貢獻的育種家介紹1、袁隆平
袁隆平先生田間工作照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男,漢族,生于北京,無黨派人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人。享譽海内外的著名農業科學家,中國雜交水稻事業的開創者和領導者,中國共産黨的親密朋友,無黨派人士的傑出代表,“共和國勳章”獲得者,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選育的重要品種:IR8(奇迹稻)、南優2号、資優1007、兩優0293等。
2、謝華安
謝華安院士田間工作照
謝華安:于1959年從福建龍岩農業學校畢業後先後在福建永安縣大陶農業中學、永安縣農業中學擔任教師;1964年從福建農學院(函授)結業後先後在永安農業職業學校、三明地區五七幹校擔任教師;1972年調入福建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工作,先後任研究室主任、副所長、所長;1980年培育出恢複系“明恢63”;1981年培育出“汕優63”;1987年破格晉升為副研究員;1992年晉升為研究員;1996年至2006年擔任福建省農業科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2003年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0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8年成為北京奧運會火炬手;2012年應邀出任世界客屬第二十五屆懇親大會首席“城市驕傲”形象大使;2016年擔任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成員。
選育的重要恢複系明恢63,并組配雜交水稻品種汕優63,累計推廣面積9億多畝,明恢63其它組配有II優63、D優63、崗優12等17個通過省級或國家級審定的品種。
3、周開達
周開達先生與弟子們
周開達(1933.4.26-2013.7.20),重慶江津人,中國著名水稻育種專家、四川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被譽為“西南雜交水稻之父”。 1960年8月于四川農學院農學系本科畢業,1960年9月在四川農業大學從事教學科研工作,1999年11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周開達畢生緻力于農業教育和雜交水稻研究事業,首創“籼亞種内品種間雜交培育雄性不育系的方法”,提出“亞種間重穗型雜交稻超高産育種理論與技術”及“重穗稀植栽培技術”;創造“光敏不育系生态育種方法和技術”。
選育的重要品種:D汕A、D287A、D62A、崗46A等優秀不育系,配租的岡、D型雜交稻推廣3.048億畝,增産稻谷228.58億公斤,創社會經濟效益320億元。
在雜交水稻育種這個領域還有許許多多的大家,在這裡我就不一一介紹。
向為解決中國糧食問題作出貢獻的育種家們緻敬!
三、總結我們的雜交水稻能夠領先于世界,得益于袁隆平先生促成三協配套成功,得益于全國水稻公關,是集體的智慧、共同努力的結果。在這個過程中大量的育種家、種子公司為新品種選育、種子生産技術提高等環節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向偉大的育種家們緻敬!向袁隆平先生緻敬!
聲明:本文圖片均來自于網絡,原創者如果認為不妥,我會立即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