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所謂學田,是指書院和州縣官辦學校所用的田地,是我國封建社會學校教育的經濟支柱。設學田以贍學的制度,創始于宋代,此後,一直延續到我國封建社會的最後一站,即清朝。
學田制的背景在中國封建社會教育發展史上,自漢代以來,教育經費問題始終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在宋朝之前,未确立一種比較穩定的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宋代在仁宗朝以後,逐步形成了一種以學田制為核心的多種形式、多種來源的教育經費籌措制度,進而從根本上解決了長期以來阻礙教育發展的經費問題,為宋代教育及其以後各朝各代教育經費問題解決提供了範例。
宋代最早由朝廷賜給府州學校學田,是在乾興元年(1022年)十一月。叛國子監孫奭奏請朝廷賜給兖州州學學田10頃,“以為學糧”,得到朝廷允準。此後各地紛紛效仿。此舉被認為是宋代學田制度的開端。
宋代中央官學得到賜田始于仁宗康定元年(1038年)。至此,學田也成為國子監太學的主要經濟來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